新浪财经

北京西城区积极构建全响应式社会服务管理格局

2011年07月08日 08:5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北京市政府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后,新西城辖区面积扩大到50多平方公里,辖15个街道,255个社区,社会服务管理面临新挑战。西城区抓住这一机遇,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社区建设,认真解决好民计民生问题等相结合,找准切入点和创新点,打造“全面感知、快速传达、积极响应”的“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格局,提升了社会服务管理水平。

  

北京西城区积极构建全响应式社会服务管理格局

  把群众纳入社会服务管理的主体,改变以往社会服务由政府单方面管理的模式,是北京市西城区社会管理最大的创新点。

  近年来,西城区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着力打造“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格局。所谓“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是一个群众将诉求反映到政府,政府制定解决群众诉求的政策,分别由基层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将诉求政策落到实处,群众再响应政府号召的良性循环互动过程。这一格局真正实现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目标。

  创新社会服务管理

  “三里河三区38号楼周边的垃圾一段时间没人清运。”西城区月坛街道楼门院长信息沟通系统平台上出现一条留言,留言者是三里河三区38号楼楼门院长。终端监控人员看到后,直接转发至街道城建科。随后,城建科联系环卫部门,开始清运垃圾。第二天,三里河三区38号楼楼门院长又传来一条信息:“垃圾正在清运,感谢你们。”

  在月坛街道,2000多位楼门院长家里都装上了类似机顶盒式的楼门院长信息系统,楼门院长反映居民诉求只要拨打相应电话,机顶盒就能将语音转化为文字上报至街道有关部门。

  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其目的就是不断满足群众需求,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针对新情况,顺应新期待,西城区改变以往社会服务由政府单方面管理的模式,不断探索政府与群众全程互动、良性循环的新机制。”西城区委书记王宁说。

  让群众诉求的信息渠道通达顺畅,西城区通过建设楼门(院)长等基层民意观察员队伍,畅通社会服务管理的“神经末梢”。目前,全区已经在25个社区2000多个楼门(院)试点应用,形成“了解—处置—回复—反馈”的闭环系统,实现居民需求及要求的及时响应和有效处置。

  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做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在西城辖区内还有许多企事业单位,随着商务楼宇的不断增加、辖区面积的扩大,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百万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加。面对社会服务管理的新挑战。西城区通过务实有效的工作,改善对社会、企业和基层的服务,使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人民群众,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感受到更加舒适、便捷的公共服务。

  有序参与社会服务管理

  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全面了解民意诉求,是西城区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又一项举措。

  把涉及居民利益的生活和服务需求记录下来,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西城区发挥社区工作者的作用,开展“走千户、访千人”社区工作者岗位大练兵、“走百家门”社区便民服务项目征集等活动,要求社区工作者走访居民,了解民情民需,并通过廉政监督组织等进行居民回访,跟踪问题处理结果,使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社区工作者走访制度已经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制度。

  建设楼宇党建工作者队伍,完善社会领域舆情制度。目前,西城区200多座商务楼宇全部建立楼宇社会工作党组织或社会工作站,配备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楼宇党建工作者队伍,形成了“区—街—楼宇社会工作站”三级服务体系。开展“楼宇党建百日宣传服务活动”,建立企业联系本制度,楼宇党建工作者主动走访企业,收集楼宇企业的意见和需求,楼宇党建工作者成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广外街道的楼宇党建工作者在走访商户的过程中,多次和银行等单位联系,为急需流动资金的3家商户办理了小额贷款,赢得了楼宇业主的信任。西城区还建立了全市首家社会领域党员服务中心,以区、街、社区三级党员服务机构为依托,搭建资源整合调度平台、需求收集处理平台、基础数据汇总平台、工作成果展示平台,为全区社会领域党组织、社会领域党员提供服务。

  西城区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快速、全面地发现问题和了解群众的需求,并及时给予解决,拉近了居民、社区、街道之间的距离。

  结合居民需求创新

  把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同社区居民意愿、需求结合起来,西城区紧紧围绕群众切身利益,优化“三类服务”,积极响应社会服务管理需求;优化公共服务,响应政务服务需求。

  西城区在15个街道全部建立了公共服务大厅,在街道服务大厅里,民政事务、人口与计生、社会事务、残疾帮扶等7大类86项事项可一站式办理。今年4月挂牌运行的西城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是全国首个第三代行政服务中心,采用智能化的物联网、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把大厅、互联网、社区、自助机、手机和电视的优势融合在一起,实现数据资料共享,30多个委办局进驻,能办理300余种事项。还有24小时自助行政服务系统,办事人员刷一下第二代身份证,就可实现办件指南了解、办事进展查询、办事预约及自助填报等功能。

  对于群众关注的医疗卫生问题,西城区打造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建立居民健康检测体系,优化双向转诊流程,启动15个基层医疗机构与14家医院转诊预约工作,在全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24小时应急处置服务,并初步构建区、街、居三级心理健康干预服务体系。

  同时,西城区加紧落实《北京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指导目录》,重点打造10个市级“一刻钟社区服务示范点”。针对养老问题,西城区还将加快西景苑老年公寓项目建设步伐,新增1700张床位,同时建设好覆盖区、街道、社区三级的256个托老所。去年,广外街道投入200余万元,全面改造广外敬老院和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造后的敬老院共设56张床位,居家养老中心设有保健室、演唱放映厅、棋牌室、茶艺室、综合室等。

  打造“四大民生服务圈”,丰富公共服务内容。西城区整合劳动、民政、计生、司法、残联、慈善、红十字会等17个部门的帮困帮扶职能,形成就业、助老、助残、助困综合服务救助圈;整合辖区养老资源,采取社区服务与居家养老有机结合、志愿者服务与专业服务有机结合、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有机结合的形式,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中心的社会化为老服务圈;整合辖区医疗资源,依托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8个卫生服务站、242支医、护、防全科医生服务队,打造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圈;依托2个社区教育学院、15个社区教育学校、255个社区市民学校,打造了社会化的教育服务圈。

  丰富的公共服务内容,响应政务服务需求;创新的便民服务举措,响应百姓生活需求。在西城区,一条“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链在延伸。

  (责任编辑:曹伟)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