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9日 05:11 来源:一财网
事情正在起变化。6月中旬,笔者在专栏中提到决策层需要考虑货币政策紧缩超调的风险。本周,这一话题被正式提上议程。
7月4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1年第二季度例会,指出通胀压力仍然处在高位。会议明确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注意把握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力度。
央行第一季度例会的定调是“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对比发现,“有效性”已经不提,新增的“稳定性”提法则放在了首位。
在中国,一定要学好语文,学会去揣摩词意,尤其是关注宏观经济运行的人。目前业内倾向性的宏调新思路是:相对紧缩、定向宽松。从高层的密集调研来看,流动性调控还是要保持相对紧缩,但对中小企业融资将采取“定向宽松”。
事情往往是一波三折的,就在市场热议宏观经济政策转向时,央行决定自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的第3次加息,前两次分别在2月8日和4月5日,也是自去年10月启动加息周期以来的第5次加息。本次加息之后,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达到3.50%和6.56%。
与4月份加息相比,本次加息特点在于,一是活期存款保持不变;二是存贷款利率都是平移加息。其中本次贷款利率从平坦化加息变为平移加息(过去四次加息中有三次长期贷款利率的提高幅度都低于短期贷款利率)。
先前很多人认为,央行迟迟不加息是因为地方政府就融资平台贷款负担在博弈,但在审计署公布10.7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务后,央行启动对称性加息,说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可能并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严重。
央行为何加息呢?市场主流看法是对抗通胀,有消息称6月CPI将再创本轮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自7月起,国家统计局将调整统计数据发布方式, CPI、PPI、固定资产等投资、房地产开发等月度主要统计指标将在每月9日发布,并且排除了假日因素。按日程来看,本周末将公布CPI等宏观数据,而A股市场也在周四冲高回落。
对于央行的加息,还有一种猜测,即是中国央行和欧洲央行联手加息。周四晚,欧洲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1.50%。与欧洲央行同一天议息的英国央行,意料之中地再次按兵不动:维持利率在纪录低点0.50%不变,同时维持2000亿英镑的量化宽松目标。
审计署公布了地方政府债务后,市场对地方债务风险预期减弱,但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不这么想。穆迪7月6日报告称,中国地方债为12万亿元,约有3.5万亿元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没有在审计署报告中提及。
穆迪的中国地方债务数据引发了质疑,但这还算是好的。欧盟本周正式向穆迪宣战,称此机构可能加速原本就疲软的经济体陷入破产,并扰乱全球金融秩序。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则质疑穆迪的动机,并说这种降级煽动了整个市场对欧洲经济的质疑与推测。
这是因为穆迪5日发表声明说,鉴于葡萄牙在资本市场融资困难,未来很有可能需要第二轮资金援助,因此将葡萄牙政府长期债券评级从之前的Baa1降至Ba2,并维持评级前景为负面。此外,市场盛传,穆迪还有可能调降爱尔兰的主权债务评级。
穆迪的举动,使得市场避险情绪明显上扬,本周美元、原油、贵金属一转近期弱势,齐齐上涨,但能否形成延续,还要进一步观察。
(作者为本报编辑,邮箱:aijingwei@yicai.com)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