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1日 07: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经济会不会下滑?(年中经济观察)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我国经济正处于实施一揽子计划后的强劲反弹转向自主稳定增长的过程中。中国经济不会发生“硬着陆”
南方多省旱涝急转、CPI涨幅屡创新高、企业资金紧张……经历了诸多考验,我们该怎样评价上半年国民经济的表现?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的评价是:“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增速有所回调但仍保持高位,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物价水平虽在高位但环比增幅有所缩小。总体上看,我国经济正处于实施一揽子计划后的强劲反弹转向自主稳定增长的过程中,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极其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宏观调控的难度增大。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更要看到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信心,有所作为,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经济增速放缓有内在合理性
- 从趋势上看,经济增长不会出现大幅放缓
虽然今年一季度GDP增长幅度达到9.7%,但经济的确出现了减速的迹象,比如头几个月的新开工项目下滑较多,最近两个月的工业增幅也在下降。这些现象是不是说明经济出现了下滑的态势?王一鸣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首先,随着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项目进入尾声,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明显回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这是经济由政策刺激回归自主稳定增长的正常现象,同时也要求我们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的投资热情,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其次,受居民收入和部分刺激消费政策退出的关联影响,消费增速有所放缓,我们应采取措施,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城乡居民消费意愿。再者,今年以来,发达经济体增速明显放缓,失业率居高不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蔓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新兴市场通胀压力持续增大,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也使我国的出口受到相应影响。
王一鸣认为:“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其内在合理性,也有利于减缓物价上涨的压力,把注意力引导到调整结构和提高增长质量效益上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外部环境变化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价值链和高附加值环节的比重,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趋势上看,我国经济增长不会出现大幅放缓。”
“三驾马车”运行出现新苗头
-居民收入增速低于经济增速,汽车、住房等增长放缓,使消费增速回落
虽然全年经济增速无须担忧,但“三驾马车”在运行中的变化仍需高度关注。
依靠投资拉动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月度累计增速逐月缓慢上升,但若考虑价格因素,1—5月投资的实际增速比去年同期是放缓的。王一鸣分析,投资增速放缓与信贷规模收紧、资金成本提高、房地产市场降温和企业库存增加等因素相关,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条件。下半年,受水利、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的拉动,投资增速依然会保持在高位,但名义和实际投资增速可能会低于去年。
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扣除物价因素,已明显低于2009年和2010年的同期增幅。消费有没有进一步下滑的危险?王一鸣认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对消费增速有重要影响,今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1%,低于9.7%的经济增速。而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增幅放缓,对消费增速也有重要影响,今年1—5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下降8.8个百分点,家具下降10个百分点,汽车下降25个百分点,对消费增长的支撑作用有所减弱。要增强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必须加快构建居民收入和经济同步增长的机制,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上半年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释放的信号也不令人乐观,据王一鸣介绍,虽然世界经济继续复苏,但发达国家增速明显放缓。美国经济一季度环比折年率仅增长1.8%,明显低于上季度;欧元区经济持续疲软,希腊、葡萄牙等受主权债务危机困扰的国家接近零增长;日本经济受地震、海啸和核泄漏拖累,一季度环比下降0.9%,同比下降3.5%。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对我国稳定外需带来不利影响。1—5月,我国对美国出口1175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对欧盟出口134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不仅大幅低于去年同期增速,而且也低于今年同期总的出口增速。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导致全球贸易增速放缓,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可能进一步增加,这无疑将增大我国稳定和拓展外需的难度。
经济增长总体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地方融资平台规模没有预期的那么大,相对来说风险也比较小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中外学者对中国经济的各种分析预测也热闹起来,有说会“硬着陆”的,有说可能“软着陆”的,那么,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条件发生根本变化了吗?
各种议论中,比较引人关注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鲁比尼的“硬着陆”之说。他认为中国投资规模偏大,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扩大投资,生产能力扩张过猛,一旦市场收缩,就可能发生“硬着陆”。王一鸣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央和地方扩大投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这些投资没有带来新的生产能力过剩,而且有利于改善我国中长期发展环境,我国经济不会发生“硬着陆”。根据最近的审计结果,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大,相对来说风险也比较小。
“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一些条件正在发生变化,主要是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供需发生变化,储蓄率和投资率会相应调整,加之资源环境的硬约束不断强化,这将对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王一鸣说。(记者 朱剑红)
(责任编辑:孙丹)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