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2011年07月11日 08:45 来源:经济日报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文化改革发展加速推进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要按照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牢牢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主动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努力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广大文化工作者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增强,展现出良好精神风貌。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以新的理念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以新的思路谋划文化改革发展,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要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要求,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按照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要求,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更好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要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进一步繁荣文化市场。要培育各类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合格市场主体,加快构建和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繁荣城乡文化市场,培育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要鼓励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积极开发市场、占有市场,发挥骨干作用;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积极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供给能力,努力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群众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需求。

  第二,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要把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依靠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公益性文化单位,建设文化基础设施,购买文化产品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财政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社会力量捐赠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面通过捐助、捐赠、自办等方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服务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汇聚强大合力,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动局面。

  第三,要认真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等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而文化产业的一大特点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是受资源、能源、环境瓶颈制约不大的新兴产业之一,是典型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我们要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更加重要的日程,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制造、电信、交通等产业相融合,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第四,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不断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渠道、途径和方式方法,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执笔:龚 民 曾小龙 谭 倩)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经济日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