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安徽省财政打造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纪实之三

2011年07月11日 21:42 来源:中国财经报

  农发“搭台” 各方资金“唱戏”

  ——

  □ 本报记者 李存才

   通讯员 陈军 王俊

  中稻插播之后,60岁的杨昌文一家7口从安徽省庐江县郭河镇河口村的一座危旧房屋内搬出,住进了位于庐江郭河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一座新式民居中。指着宽敞明亮的新楼房,杨昌文对记者说,新房子面积140平方米,成本价10万多元。自愿腾出旧房后,政府给予了2万元的拆迁安置费,另外还给予了2万元的奖励。合计下来,杨昌文一家只花6万元就住进了上下通水、通电、通电话,且使用罐装液化气的现代新居。他高兴地说,是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成功建设,圆就了他一家的新居梦。

  杨昌文一家原来所处的村落地势高低不平,农田旱不能灌、涝不能排,“三天无雨心发慌,一场大雨无处装”,不仅农作物生长得不到保证,就连居住环境也不安全。2008年以来,安徽财政通过整合涉农部门的财政支农资金,将新农村建设列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一项建设内容。政策实施以来,包括杨昌文一家在内的河口村210户农民,搬进了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内的新居中。

  在淮北市百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百善镇黄新庄村党支部书记谢现强对记者介绍说,政府整合资金建设新农村,使黄新庄村所辖的陈谢、三里井、小朱家三个自然村的236户农民如愿搬进了新居。通过建设和搬迁,三个自然村腾出了500亩土地,今后的开发潜力非常大。

  “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共投资4000多万元,财政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这是在财政部门的引导下,通过整合部门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来建设的。通过资金投入,置换了土地,在腾出的土地上可以发展农业高科技项目和现代农业生产加工项目,农民满意,投资者有回报,社会综合效益十分明显。”谢现强说。

   财力整合,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陈先森说,发展现代农业不能单靠财政资金,重要的是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立一种新的投入机制,形成强农惠农的合力。

  他说,安徽财政建立24个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农业综合开发先搭“戏台”,各方资金一起“唱戏”。省财政通过政策引导、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形成“财政引导、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近三年来,24个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共投入农发资金13.2亿元,整合涉农资金15.5亿元,吸引社会资金72亿元,为大规模、高标准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安徽省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的资金整合,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是省级部门协调整合。2008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安徽省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局多次与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委等部门就整合相关资金、合力开展现代农业建设事宜进行磋商,达成共识,各部门按照“统筹协调、统一规划、优势互补、分别管理”的原则,共同投入建设。其中,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整合了6个项目,整合资金1.19亿元,主要用于土地整理;安徽省农委、省水利厅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在粮食增产专项扶持行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共同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小农水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大了资金投入。

  其次是财政厅内部有关处室协调整合。在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初期,安徽省财政厅经请示省政府同意,将历年结余政府基金1.04亿元,专项用于6个示范区建设,保证了示范区的公益性、基础性、框架性工程建设,起到了基础性的保障作用。同时,安徽省财政厅主动开展厅内资金整合,各处室积极响应,在省级财政直接掌控的范围内,通过与地方协商,将相关的项目和资金对示范区适度倾斜。截至目前,安徽省财政厅内部处室整合资金13.66亿元,其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7.71亿元,包括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亿元以及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等,全部下达到示范区。

  最后是地方政府协调整合。各地以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为平台,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全面整合现有支农资金和项目,多方面联系,多渠道投入,确保示范区建设的资金需要。各市(县、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领导小组协调财政、交通、水利、农业、林业、农委、旅游等多个部门,在保持立项、审批、管理、监督、验收评价原渠道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规划、合力安排,进行资金整合。目前,各示范区地方整合资金达9.7亿元,涉及现代农业、小农水、村村通、林业生态等110个项目。

   杠杆作用显现,社会资金纷至沓来

  一条条宽阔的柏油马路,将原本不通车的六安市木南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内的各个村庄连接了起来。记者在示范区内走访时看到,这里土地平整、渠道相通、桥涵相连、绿树成荫。

  六安市木南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张国如对记者介绍说,得益于基础设施的改善,截至目前,包括安徽汉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帅府生态园、六安先锋米业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多家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开始在示范区内“安营扎寨”。

  2010年,总部设在合肥的汉华公司从山东聘请了农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木南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通过土地流转方式集中了5000亩土地,今年种植了具有多种营养保健作用的现代农作物——黄秋葵。来自烟台一品蔬菜公司的农业技术员初新东对记者说,4月份栽种的黄秋葵,现在已经进入采摘期,采摘期可持续到10月。在一个采摘期内,一亩地可采摘4000-5000斤,每斤市场价格为10元左右,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据介绍,安徽省24个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以来,建设投资方面的经营性建设和运营支撑,主要通过招商引资和企业化经营来完成。安徽省财政立足本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投向农业领域,着力构建示范区的产业体系,提升示范区的产业层次,延伸示范区的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发挥示范区的示范效益。

  一是筑巢引凤。在抓好示范区山、水、田、林、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做好电力、通讯、交通等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为示范区招商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条件,拓展空间。几年来,由于基础设施完善,24个示范区累计吸引了144家企业落户,引资达72亿元。

  二是项目带动。24个示范区利用财政资金项目的强大牵动作用,增强招商引资的能力,吸引民间资本及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建设,利用财政在科研、示范、生产、展示、加工、配送等方面的投资项目,带动企业联合共建,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在示范区投资。

  三是政策引导。通过加强服务、简化手续、减免税收、提供土地等政策优惠,吸引农业企业在示范区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围绕现代农业开展生产、销售、科技、信息等社会化服务,采取多种方式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的利益共同体予以政策支持。通过技术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提升区域农业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四是资金支持。通过贴息、补助、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有选择地吸引市场前景良好、发展潜力较大、增长活力旺盛、符合当地需求的企业入驻投资。财政贴息、补助等资金直接扶持壮大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了示范区农业产业层次,完善了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