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2日 00:5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胥会云
人的一生,总要不停地行走,在路上寻找那些可以让生活变得充盈无比的内容。
用了一周的时间,我们穿越了甘肃的3个县市,9所小学,步履匆匆。
我们在寻找,期待在某一条河流附近,发现一群孩子,发现一所学校,让我们聊尽绵薄之力,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
D级危房
下午,阳光懒洋洋地,穿过国道213线,尼玛龙完全小学对面百米处的一条小河边,旁边农家的一头牦牛突然有点发狂,硬往河边飞奔,农妇使劲拽着绳子,试图把牦牛拉回来,但牦牛的力气,岂是一个妇人能抵挡的,于是牦牛成功地冲到了河水里,踩着看起来清清的水,喝着,叫着,和主人抵抗着。
岸上站着闲聊天的人都笑了起来,河对岸还有五六头牦牛闲散地低着头在河里喝水。喝两口,在水里踱着步走来走去。
一幅很悠闲的田园牧歌图,远离了都市的喧嚣,让人觉得那么自在和温暖。只是,想到这河水,其实是尼玛龙完全小学里师生的饮用水,看到河水里的塑料袋,各种各样的垃圾,就觉得生活其实并不像你第一眼看起来那么惬意和完美。
尼玛龙完全小学,位于甘肃省夏河县牙利吉乡,国道213线312公里处,覆盖整个尼玛龙大队11个自然村,306户人家,1982人。因为学校里唯一的一口井早已干枯,用水就只能靠老师们一桶桶从对面的河里提过来。
不仅仅是水的问题,老师们更着急的,是那些土房子。尼玛龙小学初建于1976年,迄今学校的学前班孩子和一二年级的孩子,就在比他们年龄大得多的教室里上课。“因为学校经费紧张,教室和教师宿舍年久失修,经常出现‘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情况。”学校一位老师介绍说。
斑驳的墙面、破旧的课桌,孩子们上课坐的凳子,甚至没有一个面板。你可以想象得出,拆掉了面板后的四方形框框,或者是连框框也没有,只有中间的一条横杠,孩子们就坐在那上面听课学习。
甚至,学前班和低年级孩子们的教室里也没有灯,虽然布有电线。老师们解释说,这里的电不够用,要保证六年级孩子们读书。
由于教师、学生宿舍、教室多方面的紧缺,尼玛龙地区学生频繁流失到其他学校就读,流失学生接近适龄儿童的1/2。“虽然我们也采取了各种相应的措施,但是学生流失情况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该老师说。
因为牧区面积大,孩子们到学校来上学,有的要走十多里路,因此,如果能有宿舍,就可以免去他们每天奔波之苦。如今在尼玛龙小学,只有六年级要升初中的几个孩子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老师们把一间宿舍腾出来,给他们做了宿舍,里面是大通铺。
而且,如果学校变成寄宿制的学校,孩子们还可以享受到每天5.4元的生活费补贴。
在邻近的夏河县曲奥乡中心小学和麻当乡寄宿制小学也有寄宿学生。临近中午,我们看到,食堂里都在做饭,一口大锅里是煮的像麻辣烫一样的菜,当然里面主要是土豆片,没看到肉,孩子们中午一般用馒头就着带汤的菜,吃饱一顿午饭。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馒头是不限量的,可以随意吃,当然,菜可不行。
类似的情况,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朵什乡直岔小学也存在。在这里,记者看到了一所教室后面黑板上张贴的一篇作文:我的校园。里面写道:我的校园是个美丽的环境,我的校园里有很多的白杨树和松树。春天,我们校园里的景色非常显眼,我们的庄稼也发芽了,我们的草地也很碧绿,我们每天早上来的时候,草坪里也成了一片绿,还有一些小花,都很可爱……
其实,这里的教室还是土木结构,教室木头门框边的土墙有些已经掉落了,能看得见里面用以增加黏着性的秸秆。一间教室的顶棚上,有一个四方形的大洞,大洞正上方的屋顶上,是一个圆圆的洞,那天的阳光就这么照了进来。但这个阳光,晴天不足以照亮孩子们的课桌,下雨的时候倒是可以让瓢泼大雨进来,打湿孩子们的课本。
朵什乡直岔小学,始建于1940年,学校现在用于教学和辅助的用房,是1968年的土木结构校舍,教师宿舍和办公室,则是1990年修建的砖木结构校舍。因为校舍年久失修,屋顶严重渗漏,再加上所采用的木料都是杨木,致使椽子和檩条大部分已经朽化,屋脊多处塌陷,墙体颇多裂缝,属于D级危房。
所谓的D级危房,是指房屋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
而学校30平方米的旱厕,也因为使用年限过长,地基下沉,墙体裂缝,屋顶渗漏;200米的土坯围墙,因为长期风吹雨淋,墙面分化严重,即将倒塌。
但在这些嘻嘻哈哈享受少年时光的孩子们眼里,和小朋友们在一起,追逐打闹,日子也是美好的。
百亿教育欠账
去年12月,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李贵富在甘肃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说,由于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甘肃省的教育欠账问题也十分突出。按照国家新的校舍安全标准,甘肃省仅有16.18%的中小学校舍达标,超过80%的校舍分属于不同等级的危房,改造资金缺口达400多亿。
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国家的校舍安全标准有所提高,要求所有校舍必须达到8度抗震设防标准。2009年,甘肃正式启动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对全省1.5万多所中小学、9万多栋建筑、2800多万平方米校舍的安全现状进行了排查鉴定。
排查鉴定结果并不乐观。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甘肃全省各级各类中小学15332所(含中职和特教),中小学建筑物98322栋,校舍建筑总面积2860.4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占校舍建筑总面积的40.72%;C级危房占24.89%;B级危房占18.21%;完好校舍仅占16.18%。
对于甘肃中小学校舍危房比例如此之高的原因,李贵富分析认为:一是因为国家校舍安全标准提高,二是甘肃历史发展水平所致,对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投入不足,以前许多地区中小学校舍没有设防标准或还达不到抗震设防和其他防灾要求。
李贵富还透露,要完全改造这些危房需要470亿元,要解决重要突出问题至少也需投入270亿元,近两年来已经累计投入60多亿元,进一步消除了危房面积,但资金匮乏依然是严峻挑战。
而2011年,这个资金依然并不宽裕。据新华社报道,甘肃省今年将投入8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完成15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的维修加固和建设任务,以进一步改善全省中小学办学条件和校舍安全。该项资金由甘肃省级和市县财政分别安排4亿元。同时,甘肃将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优化整合各项校舍维修加固和建设资金。
既然全省层面都缺钱,到了县级、乡级层面,资金就更为紧张了。
夏河县教育局局长何正文曾是一位教师,凭借自己在教育战线上多年的经验积累和人脉,他试着寻找一条合适的路径,来解决当地学校建设的资金短缺难题。
在夏河县曲奥乡中心小学宿舍楼的工地上,潘老板正在工地上忙活,何正文叫住了他。潘老板承包的不仅有曲奥乡小学的宿舍楼工程,还有夏河县麻当乡另外一所寄宿制小学的宿舍楼,但是何正文说,自己并没有钱先给潘老板。“他先垫资,我承诺五年还清。”
潘老板是做民房建筑的,这些年积累了一些资本,于是何正文找上了他。这些宿舍楼造价也不菲,曲奥乡这个宿舍楼造价200多万元,麻当乡的是313万元。不过何正文也说,潘老板这里也是三角债,砖头水泥都是赊的。
“不能等着上面拨款,得多渠道融资,夏河县财政一年也就几千万元,那么多学校等着呢。”何正文说。
夏河县地处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藏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74%,2002年被国务院列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0年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5026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77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768元。
何文正考虑的资金来源,除了每年正常的教育经费,就是国家项目和省级项目。另外,他迫切希望能有一些公益项目来资助。
2011年,在“河流·孩子”公益助学项目进入第四季的时候,项目组成员来到了甘肃大夏河畔。我们希望这个项目给夏河的孩子们带去一些快乐和希望。
就像公益唱片《孩子》中的主打歌《向往》唱的:“我想领着你,放肆奔跑,去玩耍,听你说着,天空真晴朗;好想有一座,摆满书本的厚墙,不再让未来,和你捉迷藏,影子里也有阳光”。
摄影记者/王晓东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