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2日 13:56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年来,非洲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即使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仍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速,成为全球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经济体之一。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非洲各国对经济发展也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尤其是在地区经济不断融入全球市场的背景下,如何确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确保经济平稳运行,这已经成为非洲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上月结束的第二届东非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成员国首脑会议,围绕上述问题提出了非洲经济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在充分融入全球市场,合理利用外部资源,拓展外部市场的同时,更加注重非洲本土市场的发展,加快区域经济的整合步伐和经济一体化步伐,建立起以本土市场和区域内贸易为依托的良性内循环模式,从而为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事实上,非洲经济在保持增长态势的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地区经济过多依赖外部市场。从近两年发展态势看,尽管非洲经济迅速复苏,但最主要的推动因素仍然是外部市场环境的改善。在国际市场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商品需求反弹,国际商品价格上涨的形势下,非洲国家出口额普遍增长,地区出口收入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超过50%,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与此同时,非洲地区出口产品却主要是工业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大量高外部依存度、低附加值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较大份额。对此,非洲地区决心加快区域经济整合、发展本土市场,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对经济发展思路和模式进行适度调整,弥补自身不足,夯实内部基础,从而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近年来,非洲区域经济整合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人员和货物的自由流通、建立共同市场已经成为地区共识。在区域经济整合进程中,非洲地区的次级区域组织已经先行一步。东非共同体早在2005年就建立了关税同盟,并于2010年7月启动东非共同市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2008年启动自由贸易区;东南非共同市场也分别于2000年和2009年建立自由市场和关税同盟。事实证明,次级区域整合大大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据统计,2000年至2007年间,非洲国家间贸易往来仅占全非贸易总量的8.5%,目前也只占10%左右,明显低于上述次级区域组织的水平。以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东非共同体为例,自2005年1月启动关税同盟以来,区内贸易由2005年的18.47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27.15亿美元,增长率达49%;流入区内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在3年间增加了3倍多。
如今,这三大次级区域组织联合起来,建立非洲更大范围的“三方自由贸易区”,包括26个非洲国家,拥有7亿人口和近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根据大自贸区建设路线图,未来2至5年内有关国家将完成关税、非关税壁垒、贸易救助、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内容的谈判,有关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竞争政策等内容的谈判也将随后展开。大自贸区的建立将大大促进非洲地区内部的贸易和投资,加速跨区域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加快非洲本土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不过,在培育本土市场、加快区域经济整合的进程中,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非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多数非洲国家经济发展起步晚,水平相对落后,甚至一些非洲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此外,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国家间产业结构缺乏互补性;人力资源匮乏等。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分析人士指出,资源及低级产品出口或许会为非洲大陆带来“快速效益”,但经济长期效益主要存在于本土贸易往来及合作中,“非洲应该形成自己的产销圈”。因此,高度重视本土市场,加快区域经济整合步伐,这才是非洲地区建立良性内循环经济模式的前提,也是非洲地区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