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3日 08:21 来源:经济日报
江西省石城县委宣传部廖小斌来信说,今年以来一直关注着经济日报“蹲点笔记”专栏,一篇篇汇聚了记者们辛劳与汗水的报道,带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组报道以小见大,有思想深度,记者通过细致体验与描绘,生动展示了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丰富多彩的实践,又通过对实践成效、故事背景的深入解读,总结了许多成功经验,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尤其是“蹲点黄河石林景区”的三篇报道,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石林景区发展旅游产业之后农村的喜人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旅游产业对新农村建设实实在在的拉动作用。笔者所在的江西省石城县也有类似的做法。近几年来,石城县充分利用丹霞地貌景观、温泉、10万亩莲田、客家灯会民俗等优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短短几年时间,20多座旅游新村拔地而起,公路修到村民家门口;好多农户办起了特色农家乐,莲农既卖莲籽又卖风景,生活越过越美。生态旅游产业使石城县实现了以城带乡,产业富乡,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幅加快。
河北省内丘县十里铺15号吴献坤来信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媒体人优良的工作作风,经济日报“蹲点笔记”专栏无疑将“三贴近”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读来十分温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蹲点笔记”引领读者走进社区、农户、牧区,走进厂矿企业、建筑工地、运输班组、田间地头,从一线群众、寻常小事的具体变化上切入,真实生动地反映各地区各行业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实践,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在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从《新茶园·新梦想》到《新房子·新生活》,从《电子银行进村入户 金融服务便农利农》到《财政补贴普遍受益 节本增收增加保障》,在这些激情洋溢的蹲点报道中,读者切实感受到了国家建设中的新气象、新面貌。
山东省高青县委宣传部李峰来信说,经济日报的每次专题策划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蹲点笔记”专栏也是如此。这个专栏在采写方式上记者采取蹲点的形式,对某一地、某一点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挖掘,这是广大记者遵循“三贴近”原则的生动体现。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十分喜爱这个专栏。“蹲点太仆寺旗 看专业合作社如何促进农牧区发展”这组报道在我县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作为一项新生事物,这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高青县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如有人成立合作社的目的是为向农村合作社成员推销农用物资,有的合作社成立后不久就成了“摆设”……这些做法让加入合作社的农民非常困惑。农合社该如何发展?发展的路径在哪里?
经济日报的这三篇报道内容各有侧重,十分富有借鉴价值。如第一篇《合作架起惠农桥 产业铺就致富路》重点谈组建农合社的现实意义;第二篇重点介绍合作社如何配置生产要素;第三篇从产业化经营上进行深入解析。在报道形式上,每篇报道的正文前有核心提示,后有背景链接,方便了读者阅读。有专家指出,降低农业风险,提高收入保障的最好手段是建立上下贯通的合作机制,成立农村新型合作组织。这组报道为当下农合社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启发。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委宣传部刘学懿来信说,经济日报“蹲点笔记”专栏的报道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和故事性,真实生动、可读耐看,读来备觉亲切,立即成为我们许多干部群众必读的栏目。特别是“看县域如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看如何借发展旅游业加快新农村建设”、“看贫困山村如何跨越式发展”等报道,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我所在的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是一个地处西部的丘陵县区,作为全市唯一的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名酒名园名村”项目建设,依托“名酒”(泸州老窖),建设“名园”(酒业集中发展区),打造“名村”。“蹲点笔记”的这些报道如一场及时雨,不仅能让我们借鉴其中的发展理念,寻求项目建设的突破,更重要的是能鼓舞士气,催人奋进。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