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5日 04:15 来源:一财网
姓“中”或姓“洋”?广州麦欧服饰有限公司总裁周金松正为此有些伤神。
周金松曾在法国生活多年,作为服装设计师的他早已在法国注册了Myose(麦欧)品牌,在法国和广州都设有公司,聘请了法国及中国的设计师,设计好的服装款式放在广东加工,贴上Myose品牌出口法国,一件衣服的批发价可以卖到20美元左右,比国内一般OEM贴牌衣服高40%,但比欧美当地产的服装依然便宜50%,因此他的服装批发生意在巴黎做得如火如荼。
不过,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周金松并不想错过这个市场,正密谋拓展内销市场,关于服装品牌的国别定位,他挺纠结的,尤其是近日被曝光的达芬奇家具“造假门”,令他不得不更加谨慎。
“在内销上,我们还是用Myose品牌,并正在国内注册‘麦欧’中文品牌,但我们的服装究竟属于本土品牌还是洋品牌,真的无法厘清,品牌是无国界的,但我们会标清楚产地是在中国制造的,这样可以避免误导消费者。我国消费观点也在改变,一些有较高文化的消费者逐渐倾向于服装的设计,并非一味只认品牌。” 周金松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本土和海归品牌兴起
在商场里,诸多服装、鞋子等商品都起了非常洋气的名字, MARISFROLG(玛丝菲尔)、 ELLASSAY(歌力思)、MYTENO(马天奴)、OZZO(欧尼迩)、NAERSI(娜尔思)、KORADIOR(珂莱蒂尔)……假如仅从名字上看,往往容易以为它们带有 “洋血统”,而事实上这些皆为中国本土原创品牌,在设计、质量和价格上并不逊色于洋品牌,这些品牌价格不菲,一件衣服动辄上千元。
一位业内人士曾向本报记者透露,有些品牌起了个洋名字,往往是为了进入高端商场,抓住消费者崇洋媚外的心理,卖个好价格。同一件成衣,在连锁店里可以卖到比出厂价高出两三倍的价格,放到精品店里可卖到四五倍的价格,而放到高端商场里可卖到十多倍的价格甚至更高。
不过,也有不少企业是在为国际化“铺路”。拥有NAERSI(娜尔思)的深圳赢家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灵梅曾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谈到,起了“洋气”的名字,不但可以帮助其服装在国内销售,对于海外市场的拓展也有利,该公司已在意大利投资设立公司,今年将在欧洲市场开设专卖店,高薪聘请的欧洲设计师加上中国制造,她对拓展欧洲市场有信心,同一款服装,欧洲专卖店的价格和国内定价一致,一套服装卖5000元左右,部分定制礼服甚至上万元一套。
在一些本土品牌冲出去的同时,也有一批已“走出去”的品牌在回归国内市场,而且像周金松Myose品牌海归的情况并不少。东莞华宏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小平去年携他的GOLDEN PARTY等品牌开始拓展内销市场,尽管是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地注册的品牌,并在意大利设有公司,但郭小平并不认为自己的鞋品牌是洋品牌,他精准地定位为“海归品牌”,在鞋盒上明确标明产品产于东莞华宏鞋业有限公司。“虽然国内很多商场并不严格要求标出产地,但有必要这样做,这是断绝品牌将来做大之后将可出现的麻烦。” 郭小平说。
洋品牌“揩油族”普遍存在
因为国内诸多商场没有要求标出原产地,这给洋品牌“揩油族”创造很多的机会。有知情人士昨日向本报透露,目前这种洋品牌乱象的存在,与我国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监管不到位有莫大关系,一旦要求商家出示海关的原产地证,马上能让假洋鬼子原形毕露。因为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对原产地证监管非常之严格。不久前,有家著名商场号称有1000多个国际品牌,结果检查原产地证时揪出85%品牌是假洋鬼子。
“在意大利注册一个服装或鞋品牌只需花两万多元人民币即可,但要拿到意大利原产地证则极其艰难,10年前,在中国基本生产好的服装或鞋产品,出口到意大利再缝缝线、钉上纽扣以及贴商标等简单加工,还有可能拿到意大利原产地证,但随着意大利工厂减少,从意大利工匠手中出来的‘意大利制造’已上升为品牌,甚至超过产品品牌本身,意大利政府对原产地证监控非常严格,”上述知情人士称,他自己在意大利设有公司、聘有意大利员工、在当地有销售并且纳税,尽管具备这些硬件,还是未能参加“意大利制造”组团到海外参展,因为他的产品是在中国制造,即使是GUCCI、LV这样的顶尖奢侈品牌,由东莞代工厂制造的,在意大利等欧洲市场销售,也还是清清楚楚地标明“MADE IN CHINA”。
上述知情人士还说,在意大利请一个行政助理加上纳税要花3万多元人民币,一个销售经理要花近9万元人民币,如此高昂的人工成本,令很多公司放弃“意大利制造”的念头,而且意大利从事制造行业的人越来越少,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意大利制造的产能。目前在国内标榜意大利的产品大多数都不在意大利制造。其实,现在中国制造的水平大幅提高,大声说出原产地在中国又何妨。随着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中国企业打造品牌的环境将会有所改善。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