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破解难题上台阶 转型升级谋跨越

2011年07月18日 08:01 来源:经济日报

  从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到建设西部强省,从强省富民到富民强省,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三大目标齐头并进……展读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记者感受到的不仅是发展理念的不断升华,还有经过西部大开发十年卓绝努力实力倍增后的自信、理性与强烈的民生情怀。

  2010年,陕西省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谋划未来,加速转型发展、科学发展成为鲜明的主题。一位参与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起草的专家告诉记者,“陕西省‘十二五’时期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着力破解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和经济外向度低三大难题,全面推进富民强省十大工程,努力实现‘经济综合实力上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到2015年进入全国中等发达省份行列,2020年建成西部强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陕西省省长赵正永表示,“十二五”时期,陕西要按照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增量优结构扩空间的原则,处理好现有经济结构和新增产业项目的关系,突破水耗、能耗和环境容量承载有限等制约,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具有陕西地方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现代陕西:

  理念引领 项目承载

  关中,从“率先发展”到“创新发展”;陕北,从跨越发展到可持续发展;陕南,从“突破发展”到“循环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三秦大地发展理念的深层次之变,折射出“十二五”时期陕西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价值取向。

  速度已不再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民生”与“转型”成为3800万陕西人新追求的关键词。陕西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说,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最鲜明的特点是凸显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主题,最令人振奋的是提出了跨进中等发达省份行列的宏伟目标,最受关注的是提出了富民优先的发展导向,最有力的支撑是提出了富民强省十大工程。

  把宏伟目标落实到系统科学的项目安排上,以项目的落实保障和支撑发展,陕西省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富民强省十大工程》,内容涵盖846个项目,总投资逾51000亿元,其中“十二五”时期完成投资38569亿元,涉及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调整、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保等。

  祝作利介绍,“十二五”时期将建设一个全新的现代陕西:即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为载体,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建设现代陕西。一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做大做强能源化工和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陕西配套”、“陕西制造”向“陕西创造”、“陕西服务”转变,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体系;二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全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着力构建“一核四极两轴两带”的城镇新体系,建设农村美好家园;三是深化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四是加快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实施引汉济渭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积极构建大能力坚强电网,建设“数字陕西”。

  和谐陕西:

  民生至上 收入倍增

  “‘十二五’末城乡居民收入要分别达到30000元和8000元,均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最吸引老百姓关注的一句话,也是陕西着力破解以往发展过程中居民收入水平低这个难题的庄严承诺。

  陕西省省长赵正永表示,民生问题是陕西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定要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成果。“十二五”时期,陕西将把实施“收入倍增计划”作为民生工程的首要工程。

  陕西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表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陕西,是未来5年陕西上台阶的重要突破口。为此,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妥善解决好群众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让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促进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两个同步增长,实现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两个比重逐步提高,“十二五”末城乡居民收入要分别达到30000元和8000元,均比2010年翻一番。

  “十二五”时期,就业的机会将更多。未来5年陕西要把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变民生的头等大事,全省把促进就业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与形成新就业增长点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的机制,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基层就业,加强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将不断增长。

  “十二五”时期,社会保障覆盖的人群将更广。全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将继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将在现有150元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加快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现省内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不断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大幅提升农村低保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增加农村五保户和上世纪60年代清退人员生活补助,建立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

  明确将强省战略调整为富民强省战略,以富民强省为第一要务,把强省落实到富民上,并强调要用富民强省统领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陕西“十二五”转型发展的最强音。2011年,陕西已明确把新增财力的80%主要用于民生,努力做到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适应,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生态陕西:

  结构优化 绿色三秦

  “以推进节能减排为切入点,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生态陕西。”这是能源大省陕西面向未来加快转型的又一攻坚课题。过去5年,陕西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增长逾90%,能源化工业对拉动全省经济贡献很大,但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结构单一、环境承载压力巨大的问题。要生态环保、要绿色GDP,就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细读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路径已然清晰:通过能源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双优化,努力实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迈上新台阶。

  结合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安排,陕西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描述了如下的路线图:

  一是巩固能源化工、先进制造、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的支撑作用。坚持高效清洁利用和深度转化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大型煤炭示范基地,下大力气优化能源产业结构,重点是推动资源深度转化,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目前,世界上单体最大的煤化工项目——神华陶氏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已经在陕西落户。同时,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形成与传统能源互相补充、协调发展的能源产业新格局。在此基础上陕西还将严格限制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煤矿整顿关停和资源整合力度,力争到2015年30万吨以下小煤矿减少80%以上,电力行业关停全部小火电机组,焦炭淘汰1亿吨。大力发展航空、航天、汽车、输配电、数控机床、煤炭石油冶金重型装备,努力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促进装备制造业向系统集成和先进制造业转变,同时支持有色产业向精深加工领域发展。

  二是积极扶持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规模。特别要发挥优势,在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上率先突破,形成以西安专用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和太阳能电池及硅片加工产业集群为龙头,商洛、咸阳、渭南等产业聚集区为支撑的基本布局。力争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26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15%以上。

  三是加快推进纺织、食品、钢铁、有色、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重点抓好100个、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的技改项目。特别要以西安纺织城搬迁改造为示范,振兴纺织产业,争取国内先进水平技术装备的比重达到80%,服装生产比例提高到25%。

  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抓住西安列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加快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金融商务区、西安文艺路演艺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若干服务业聚集区,将陕西打造为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物流中心,力争服务业占全省经济总量达到42%。

  祝作利表示,通过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双重优化,陕西完全可以做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迈上一个大台阶。

  西安城市东部的浐灞河流域曾经垃圾如山,经过几年的生态重建,如今已成为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地。 (西安世园会新闻中心供图)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经济日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