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8日 08:01 来源:经济日报
在旬阳县蜀河镇明文油脂有限公司门口,记者碰到了不少正从四面八方赶来卖桐果的群众。“以前桐果都是零零散散地卖,现在好了,有专业的公司负责收购,不用愁销路,还能卖上好价钱。”52岁的崔万朝老汉笑得一脸灿烂。
蜀河镇位于旬阳县东部,汉江、蜀河穿境而过,因桐油等山货土特产丰富,清末曾一度发展为汉江上游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之一,素有“小汉口”之称。据蜀河镇镇长李安富介绍,油桐在当地栽培历史悠久,远在唐代就有种植。多年来,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种植油桐,每户收益在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但由于没有规模化种植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种植效益较低,当地的油桐产业难以发展壮大。
农村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有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作支撑。发展特色产业,必须依托当地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跟风,否则吃亏的是群众百姓。蜀河镇有种植油桐的历史和基础,做大油桐产业是当地群众多年的心愿。为了发挥地域优势,着眼生物能源开发利用前景,蜀河镇从2006年起号召选良种、建基地,大兴油桐产业。“发展油桐产业见效快,受益长,成本低,风险小,还能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荒坡边地。”李安富说。目前蜀河镇已建成以大米桐、小米桐为主的良种速生丰产油桐基地6万亩,发展1000亩连片基地村9个,有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桐油加工企业1个。油桐产业正成为蜀河镇的特色名片。
随行的旬阳县农业局党委书记陈正勤告诉记者,新栽的油桐3年内就能挂果受益,5年就可以进入丰产期,而且产量逐年增加,可持续采收长达30年。油桐全身都是宝,桐果不仅可以提取生物柴油,还可生产润滑油、电子产品绝缘油、肥皂、肥料,就连枝、叶也是生产医药的原料。“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全国桐油市场的缺口都会很大。从长远来看,油桐产业的确是促使农民持续增收的一个朝阳产业。”陈正勤说。
油桐确实是个好东西,但如何才能真正为农民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呢?以前蜀河镇就曾发生过因为卖不上好价钱,农民将油桐树荒废甚至砍掉的事情。在李安富看来,政府发动群众,群众依靠政府,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使特色产业兴盛起来。蜀河镇推行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保障、典型示范等措施,促进规模经营,降低经营风险,使油桐产业得到稳步发展。
由于单户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在种植特色农产品的过程中,农民就怕丰收后卖不上好价钱。为此,蜀河镇成立了油桐专业合作社,由龙头企业明文油脂有限公司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栽种、统一技术、统一保护价收购,组织广大农民建造油桐基地,大力发展油桐产业。
据明文油脂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明文介绍,合作社选出优良品种进行育苗,按成本价卖给农户,并在种植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保障成活率和产果量。农民摘果后,明文公司在市场不好的时候按最低保护价每吨3000元收购,市场好的时候随行就市提高收购价格。“今年的桐果可以卖到每吨4500元,农户种植一亩丰产期的油桐就可以收入5000多元。”黄明文说。
记者对崔万朝老汉的采访验证了这一点。“没有专业合作社之前,一斤桐果只能卖5毛钱左右,现在可以卖到两块多钱。我家种了8亩油桐树,今年可以挣4万元。”
如今,像崔万朝这样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已有1000多户,种植面积达到了近万亩。在明文公司的带动下,整个旬阳县有4万户桐农直接受益,桐农人均增收近千元。目前明文公司正在探索利用桐果壳来制作活性炭,这项技术一旦研发成功并投产,可大大提高桐果的利用效率,为农民增收带来更多动力。“蜀河镇乃至整个旬阳县正把油桐产业基地建设列入‘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为此我们今年4月启动了新的技改扩建项目,预计明年底竣工。项目建成后,生产能力将达到年产桐油5000吨、桐饼8000吨,年产值将超过1亿元,可带动农民增收8000万元。”黄明文信心满满。
蜀河镇的农民尝到了种植油桐的甜头。据李安富介绍,以前每到冬季,村民们都十分悠闲。如今,蜀河镇留守在家的老老少少,都为山坡上的那一棵棵油桐树苗忙得不亦乐乎,除草松土、补植补种,严格按照技术种植规程,抓好每一道环节的培育管理。到了种植季节,经常出现为多种油桐而抢苗子的事。“只有切切实实地能为农民带来收益并降低市场风险,老百姓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才会高起来。”李安富说。未来几年内蜀河镇将力争发展油桐10万亩,不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抓好桐园的抚育管护工作,实现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的目标。
市场的旺盛需求、政府和专业合作社的引领、龙头企业加工和销售渠道的畅通、村民有种植油桐的技术基础等等因素叠加在一起,一棵棵油桐树正成为蜀河镇农民眼中的“摇钱树”。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