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半年数据公布:中国经济发展在调速?

2011年07月18日 10: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半年数据公布:中国经济发展在调速?

  保增长和抑通胀将会长期纠缠?

  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经济2011年上半年的成绩单:GDP同比增9.6%,较去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CPI同比涨5.4%,较去年同期扩大2.8个百分点。这“一降一升”有着值得深思的含义。在此之前,从7月4日到7月11日的8天时间里,中国总理温家宝先后4次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要求“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上半年以来,关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激辩搅动着国内外众多专家和媒体,半年报一出是否宣告了“硬着陆”隐患的消除?“保增长”和“抑通胀”艰难平衡考验着中国的决策者们,面对未来很可能发生的与通胀之间的“持久战”,中央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会采取哪些战略调整?

  中国经济不能总在“冲刺”状态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在二季度出现了一些回调,是国家刺激政策退出以后正常的市场反应。

  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GDP增长从去年三季度9.6%、四季度9.8%到今年一季度9.7%、二季度9.5%,经济增速已连续四个季度基本稳定在9.5%~10%之间。

  同时,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5.6%,这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连续第四个季度稳定在25%左右。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上半年平均增长16.8%,连续四个季度增速稳定在17%左右。

  从就业情况看,上半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比上年同期增加500多万,二季度外出农民工的人数在一季度的基础上增加了400多万。从增长质量的指标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27.9%,反映出增长质量较高。

  数据显示,部分经济指标回落主要表现在汽车和房地产等行业。前期对汽车销售的补贴政策取消以后,加上部分城市出台了汽车限购政策,上半年汽车类消费增长15.0%,增速回落22.1个百分点。房地产调控政策也导致相关产品的销售增幅回落,家具类回落8.5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回落7.3个百分点。

  盛来运说,部分经济指标回调是刺激政策退出以后的正常反映,“就像一个人跑步一样,不能老是以加速度冲刺,他必须放慢一下脚步,为了以后跑得更好。”

  专家建议,涨粮价抑通胀

  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的李昌平教授认为,我国物价上涨的关键点,主要是农产品价格上涨传导到食品价格。而很多分析者忽略了一个现实问题:农产品价格弹性系数偏低,是天然的投机品。比如,如果猪牛羊肉短缺10%,假如既没有储备投放,也没有囤积居奇,肉价可以涨50%;假如没有储备投放,却有人囤积居奇,肉价可能上涨200%~300%。

  他认为,市场的现实情况是,某种农产品一旦出现了短缺10%的预期,而假如农民惜售10%,收购商惜售10%,一级和二级批发商各惜售10%,零售商再惜售10%,短缺在市场上就可能放大为60%以上。

  因此,只要短缺预期得不到改善,仅仅靠加息等货币政策调控CPI,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去年到今年,“大蒜、绿豆、花生、猪肉等多种农产品几个月之内可以涨价数倍,这是通过加息或提高准备金率可以解决的吗?”

  这位三农问题专家建议,政府应从三个方面做工作:

  第一,应该提高2011年的主要农产品政府保护价,以激励农民扩大生产,增加供给。1988年以来的历次通胀,都不是粮价上涨引起的,事实上每一次通胀结束都是因为粮价上涨。因为粮价涨,农民有了生产积极性,供给不足的预期转变为供给增加的预期,全社会“囤积”的行为自然消除,市场释放出“囤积”的存量,供给增加,价格下降,通胀结束。由于2010年下半年政府没有出台刺激农民发展生产的保护价政策,导致今年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于是供给不足成为全社会预期,加剧了CPI持续走高。

  第二,必须对既有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思路做大的调整。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应有三个:A.流通成本要低;B.主要农产品定价权由政府主导;C.排斥不安全的农产品进入市场。

  第三,要出重拳打击“囤积居奇”和“联合涨价”行为。

  就在物价涨幅居高不下的时候,昨天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关于规范价格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定(试行)》,规定了价格异常波动时期“顶风作案”等八种价格违法行为将被“从重”处罚。

  该规定中的明细表对种种价格违法行为开列了相应的处罚尺度。其中,不执行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包括擅自提价、利润率超标等);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都将面临重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4倍至5倍,责令停业整顿;无违法所得的处以300万至500万元罚款,责令停业整顿。(中国青年报,记者 众石)

  (责任编辑:符仲明)

  中国经济动力仍然强劲

  9.6%,在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或者“滞胀”的一片议论声中,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交出了一个还不错的答案。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评价这个速度:“相对于‘十二五’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以及从国际层面上来看,这个增速是不低的。”

  部分经济指标回调是调控的结果,也是部分刺激政策退出后,市场正常反应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的环境非常复杂。看国内:随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系列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投资和消费出现了增长放缓的态势;长江流域部分省市旱涝急转的严重灾情,给粮食稳定生产带来威胁;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逐月走高,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成本压力。看国际:世界经济的复苏比预想的慢,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比较低,复苏进程步履蹒跚,失业率居高不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半年答卷的主要指标数据成绩如何?在7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盛来运表达了他的看法:“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首先,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GDP增速从去年三季度的9.6%、四季度的9.8%到今年一季度的9.7%,二季度的9.5%,连续四个季度基本稳定在9.5%—10%之间。无论是横向跟世界其他经济体比,还是纵向与中国近年的发展情况比,这个增速是不低的。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看,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连续四个季度稳定在25%左右,今年上半年达到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半年平均增长16.8%,也是连续四个季度增速稳定在17%左右。

  从实体经济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也是连续四个季度基本稳定在14%左右。从就业情况看,上半年就业的指标持续改善,1—5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500万,二季度外出农民工的人数在一季度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就业稳定增加。从增长质量的指标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27.9%,反映增长质量还是比较高的。

  今年以来,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在二季度出现了一些回调,盛来运认为:“主要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也是部分刺激政策退出以后,市场的一种正常反应。”例如,前期对汽车销售的补贴政策取消以后,再加上部分城市出台了汽车限购政策,影响了上半年汽车的销量,汽车类增长15.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2.1个百分点。再如,房地产的调控也使家具、建材以及装修材料出现明显的回落,上半年家具类销售增长30.0%,回落8.5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增长21.5%,回落7.3个百分点。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比较强劲,经济增速快速回落的风险比较小。从投资来看,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各地投资的积极性比较高,上半年地方投资的增速是28.1%,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是33.8%,高于全国固定资产平均增速,这说明市场本身投资增长速率比较快。”盛来运说。

  非食品价格指数涨幅继续收窄,维持物价稳定有5个有利条件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6月份CPI创出新高,同比上涨了6.4%,盛来运做出了分析和说明。6月份CPI涨幅,比5月份扩大了0.9个百分点,其中翘尾因素是3.7个百分点,比上个月扩大了0.5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扩大了0.4个百分点。因此,6月份物价涨幅较高,主要还是翘尾的影响和食品价格6月份涨幅比较高所致。从环比情况来看,新涨价因素主要还是食品价格的环比上涨,特别是猪肉价格在6月份环比上涨的幅度比较大。6月份猪肉价格比5月份环比上涨了11.4%,由此带来对CPI的影响,环比指数影响了0.36个百分点。

  尽管6月份CPI的指数创出新高,但盛来运也分析到,非食品的价格指数涨幅在继续收窄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变化。在CPI的八大类中,除了食品类别以外,其它七个类别在3、4、5这三个月中环比指数都是上涨的,但是到6月份,这七个非食品的类别中有三个是下降的,三个是上升的,一个是持平的,非食品价格指数的环比跟上个月是持平的。“这种状况值得观察,如果是趋势性的话,对我们后期的物价走势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也说明我们前期关于物价的调控政策正在取得积极成效。”

  盛来运还分析了维持物价稳定的有利条件:

  第一,今年夏粮继续丰收,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这有利于降低通胀预期。

  第二,目前绝大多数工业品供过于求的格局没有变化,当前经济增速的适当放缓,有利于减轻价格上涨的需求压力。

  第三,6月份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有利于减轻强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PPI和工业品的购进价格环比指数已经出现两个月的连续回落。

  第四,前期稳健的货币政策,尤其是连续收缩流动性的积极作用正在显现。

  第五,翘尾因素在下半年会逐月缩小。

  盛来运表示:“有利条件要转成现实还有一段距离,我们还必须继续把稳定物价放在宏观调控的首位,要加大政策的贯彻与落实。物价高运行确实给低收入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这方面也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要在控制物价的同时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人民网,记者 朱剑红)

  (责任编辑:符仲明)

  半年报打破“硬着陆”猜测

  在前期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明显见效背景下,已经基本披露完毕的经济金融数据半年报向我们透露了两个信息:一是吹散了对经济硬着陆的担忧;二是在控物价组合拳的强力打击下,通胀“熊”样已经隐约可见。

  为什么说经济半年报吹散了硬着陆阴霾?

  首先,GDP已经连续四个季度经济增速基本稳定在9.5%-10%之间。这个经济增速显著高于“十二五”规划所确立的7%目标。

  其次,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下滑,其实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其中当然也包括部分应对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退出后在经济指标上的反映。比如汽车行业。

  第三,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仍然比较强劲,快速回落的风险比较小。

  从投资看,上半年全国增速是25.6%,地方投资增速是28.1%,民间投资增长速度是33.8%。这说明投资这驾“马车”的速度不会降下来。从消费看,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33亿元,同比增长16.8%。这个指标也并不低。同时,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和消费环境的改善,消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进出口上半年取得了449亿美元的顺差,并且保持了20%左右的增速,虽然增速回落幅度稍大,但稳定增长的趋势没有改变。

  最终,上半年消费对GDP贡献率为47.5%,资本形成总额对GDP贡献率为53.2%,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GDP贡献率为负0.7%,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分别是4.6、5.1和负0.1个百分点。

  从以上分析即可看出,对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可以休矣。

  在消除了对经济硬着陆的担忧之后,通胀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6月份CPI创出6.4%的阶段新高之后,为什么说通胀“熊”样隐约可见?

  首先,PPI和工业品的购进价格环比指数已经出现两个月的连续回落。PPI向CPI传导的因素正在减弱。同时,6月份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这有利于减轻强大的输入性的通胀压力。

  其次,尽管6月CPI创出新高,但一个非常积极的变化是非食品的价格指数涨幅在继续收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绍,食品构成中有八个大类,除了食品类别以外,其它七个类别环比指数到6月份以后有三个下降,三个上升,一个持平。这种状况值得观察,如果是趋势性的话,对后期的物价走势会产生重大影响,说明前期物价调控政策正在取得积极成效。

  第三,目前绝大多数的工业品还是供过于求的格局,有利于减轻价格上涨的需求压力。

  第四,6月份CPI翘尾因素比上个月扩大。但从CPI形成看,翘尾因素在下半年会逐月缩小。

  第五,上半年密集采取的货币调控现在已见效,管住了货币总量,下半年这种作用会非常显著。此外,夏粮丰收也有利于降低通胀预期。

  经济硬着陆无虞,抗通胀释放积极信号,说明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和力度是适中的。在这样的条件下,下半年工作重点仍将是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因此,下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取向不会改变,但频度和力度会有所调整,同时会更加注意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的协同使用。而且,下半年要极力避免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与多种因素叠加,对下一阶段实体经济产生大的影响。(证券日报,文 阎岳)

  (责任编辑:符仲明)

  保增长?抑通胀?两难还需“择机而动”

  CPI涨幅走升,GDP增速下行。2011行程过半,“降温”还是“驱寒”的“两难”困境依然是中国经济运行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

  统计局13日公布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9.6%,较去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CPI同比涨5.4%,较去年同期扩大2.8个百分点。在此之前,从7月4日到7月11日的8天时间里,中国总理温家宝先后4次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要求“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稳增长”与“抑通胀”的兼顾,取决于宏观调控运用好平衡术。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当前形势看,抑通胀更为迫切一些。他指出,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全年维持在9%没有太大难度。而CPI在创出新高后,依然有继续攀升的可能。

  统计局此前公布数据显示,6月份内地CPI高企至6.4%,创3年来新高。不过一些市场人士认为CPI已然“见顶”,将从7月回落,全年呈倒“U”型走势。

  他们的乐观主要基于翘尾因素的变化。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的翘尾分别是3.7、2.6、3.2、3.1、3.2和3.7个百分点,分别占当月CPI同比涨幅的75.3%、52.6%、59.4%、58%、58%和57%。有分析人士指出,翘尾因素下半年的快速回落,将对物价上涨产生“釜底抽薪”的效果。

  张卓元分析说,如果秋粮能够稳产增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没有重燃涨势,伴随着翘尾因素的回落,中国CPI到4季度的确可能降至4%左右。但他同时提醒说,2010年,市场也曾寄望CPI在6、7月份见顶,但当年下半年,新涨价因素完全抵消了翘尾因素的回落,致使CPI持续攀升。

  张卓元表示,今年来,一些地区遭受大旱、洪涝等灾害的接连冲击。而“十二五”开局年,各地也都有较高的投资冲动。因此,去年的情形有可能再度上演,一旦CPI再创新高,央行或继续加息。

  “财政政策也需要发力”,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指出,加息虽能抑制通胀预期,但无法从源头上根治输入型通胀和结构型通胀。未来,货币政策或进入一段观察期,财政政策则应接过“抑通胀”大旗,全力缓解通胀给中低收入人群带来的负面影响。

  “抑通胀”之外,“稳增长”同样值得关注。据官方媒体报道,过去几天,在与温家宝座谈的过程中,与会的政府负责人、企业界负责人和经济专家们普遍反映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电力供求矛盾加剧、一些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温家宝在指出稳定物价是首要任务的同时,也强调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间的关系。

  张卓元表示,短期内,中国稳健货币政策基调很难出现逆转。下半年官方料将大体维持现有格局,择机而动的展开微调。(中国新闻网,文 周锐)

  (责任编辑:符仲明)

  扩展阅读

  上半年人民币新增贷款回落 货币政策紧缩力度或趋缓

  2011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4.17万亿元,同比少增4497亿元。市场分析认为,下半年,在防通胀和稳经济之间,央行仍会以前者为首要目标,但调控步伐会有所放缓,力度有所减弱。

  上半年人民币新增贷款回落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7月12日公布最新数据,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和广义货币(M2)双双增加。其中,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339亿元,同比多增207亿元;6月末M2余额78.08万亿元,同比增长15.9%,比5月末高0.8个百分点。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有市场分析认为,6月份M2增速的环比上升和理财产品到期形成一般存款有关,而当月新增贷款环比增加823亿元,则是由于各大银行年中集中放贷惯例所致。

  不过,总体看来,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4.17万亿元,同比少增4497亿元,显示信贷投放正逐渐趋缓。 其中,二季度共新增贷款1.93万亿元,较一季度少增3300亿元。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宏观研究员周文渊称,二季度信贷增速缓慢是央行持续规模控制和存准率连续上调的结果,也和银监会持续的存贷比控制有关。

  7月6日,央行宣布了年内第三次加息,调整后,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达3.5%,一年期贷款利率达6.56%。此外,自2010年初以来,央行已经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当前,内地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已达到21.5%历史高位。

  中长期贷款增长缓慢或暗示经济放缓

  有媒体报道表示,人民币新增贷款的结构性转变,正在折射出宏观经济的冷热迥异:

  6月份新增的6339亿人民币贷款中,2125亿元为中长期贷款,占本月新增总额的比重已降至33.9%,过去两年占比高居不下的中长期贷款已降至金融危机后的最低水平;短期贷款当月新增3898亿元,较上月多增1600亿,占整体新增比重六成以上;而票据融资已经连续三个月实现正增长。

  对此,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分析,对公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持续增加较多而中长期贷款少增,表明企业借款多是用来满足短期流动性需求,而不是用来进行长期投资,是经济增速放缓、盈利预期有所下降的信号之一。

  另外,居民户贷款增加2398亿元,虽然较上月略有增加,但这主要归因于短期贷款增加较多。而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缓慢情况,也反映出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

  “下半年经济增速放缓已成定局。同时,尽管总体趋势趋于回落,但在全球流动性泛滥、近期猪肉价格急剧上升的影响下,未来通胀压力依然不小。”鄂永健分析。

  下半年货币政策紧缩力度或趋缓

  早前温家宝总理曾提到国内下半年的任务既要防通胀,又要稳增长。对此,市场分析普遍认为,在管理通胀预期和保证经济增长之中,央行仍会以前者为首要目标。因此,尽管上半年新增信贷有所回落,但仍难言货币紧缩政策将有所松动。

  不过,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表示,央行可能不会像上半年那样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但也会通过公开市场等措施适当回笼资金,总体上维持对流动性的控制,并对利率水平做出适当调整。

  交通银行也预计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的总体基调不变,但调控步伐会有所放缓,力度有所减弱。

  早前公布的内地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显示,CPI涨幅录得36个月新高。有专家分析称,由于物价压力在三季度还没有看到明显回落态势,7月份的CPI仍将处于高位,在6%以上。(南方周末综合,文 王茜)

  (本文综合中国青年报、人民网、证券日报、中新网及中国经济网等媒体稿件)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