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八闽大地绘出崭新画卷

2011年07月19日 08:51 来源:经济日报

  “七一”前夕,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代省长苏树林分别率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闽西原中央苏区连城、长汀、上杭、武平以及建宁、泰宁、将乐等地走访调研。孙春兰及苏树林一行边察看、边慰问,边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科学发展之计。

  福建省现有22个原中央苏区县。历届省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没有革命老区的发展,就没有全省的发展。早在1986年,福建省就制定了67条扶持老区的政策措施,组织全社会力量开展结对帮扶。从2004年开始,省里先后实施了3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对528个老区建制村采取“部门挂钩、资金捆绑、干部进村”措施,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老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各级各部门按“老区优先、适当倾斜”原则,加大了对道路交通、民生水利、通信电力、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十一五”期间,仅省级财政支持老区资金就累计超过400亿元。

  2010年,南平、三明、龙岩等重点老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在突发的灾情面前,福建省委、省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推出9项扶持政策,同时安排福州市、厦门市分别对口支援三明市、南平市。去年底,第三轮为期3年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启动,125个省直单位挂钩帮扶220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其中近80%是老区村。在老区创办的台商投资区、漳浦老区的台农创业园、漳平永福国家级台农创业园等,则成为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基础设施的改观,“五通”工程的基本完成,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制约老区发展的瓶颈。目前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温福、赣龙、龙厦、向莆等一条条铁路,促进了老区经济的腾飞。“两纵三横”高速公路缩短了老区与外界的距离。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老区人民观念的改变,促进老区走出了一条条致富路。古田的食用菌业、福安的机电业、上杭的建筑业等,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经济形态,全省老区呈现出“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产业特色。

  如今,拥有全省45%人口的红土地,已经从全省最为贫穷的区域发展为整体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据统计,龙岩、三明、南平、宁德4个重点老区市,2010年地方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了120多倍。全省原中央苏区县基本实现小康,老区村中有一部分已开始向全面小康迈进。

  在大力推动老区加快发展的同时,福建把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实施了一系列深得老区群众赞扬的惠民措施。连续17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造福工程”,累计搬迁约70万人,其中大多数属于老区群众;2006年启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到2007年底,全省老区县都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去年,全省第二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10个国家试点县全部安排在原中央苏区县,享受基础养老金由中央财政100%承担的优惠政策。

  今年“七一”前夕,福建又为老区列出了一个项目单:从今年起,每个乡镇增建一所公立幼儿园,2013年前全部完成老区校舍安全工程,2017年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老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一幅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