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景德镇“半个防洪堤”是最深刻的“反面教材”

2011年07月20日 06: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计划五年建成的江西景德镇城市防洪大堤,10年之后资金花去七成,工程量却没完成一半,洪水几乎每年从缺口处涌入部分城区,当地群众频遭“被淹之苦”。投资3亿多元的“民生工程”,最终成了“半拉子工程”。(京华时报)

  防洪大堤十年未建一半,3亿资金被挪用建景观工程,这是又一个地方政府重“面子”轻“里子”的实例。从此,景德镇将不仅因“瓷都”蜚声国内外,还将因这“半个”水利工程而被人们铭记。

  昌江之畔的景德镇市常年受洪灾威胁,据说当地政府曾“痛定思痛”,要为这座“不设防城市”筑起一座坚固的防洪大提。可十年之后,“痛”过之后,摆在面前的又是一个什么水利工程?当地管理者真正感觉到痛了吗?我想真正感受到痛的只有频遭“被淹之苦”的百姓,不仅仅是受灾之后的肉体之苦,还有当地政府承诺未兑现的“有苦说不出”。

  “善治国者必先治水”。古往今来,水利工程建设就是一件不可忽视的“大事”。“大禹治水”的故事早就证明的一个道理是:兴修水利者得民心。无论时代如何演进,水利工程都是永远的“民心工程”。施政者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只不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他们误将自己当成“主角”,见到蛋糕就想分杯羹。一边是民心工程得来的民心,另一边是景观工程换来的政绩,一旦沾染上“利益”二字的管理者最终只会选择后者。

  民心与政绩本为一体何时分裂成对立面,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肯定的是,如果再不抑制地方政府沉溺政绩、热衷大兴大建面子工程、景观工程的冲动,百姓福祉无疑会坠入深渊无人问津。这样的结果谁都不愿意看到。以前一提及兴修水利,地方政府往往摆出“没钱”的架势,到处“哭穷”,现在财政补贴早已到位,资金挪用的问题又出现了。水利工程无非涉及到两个方面:第一,钱是怎么来的,第二,钱又是怎么花出去的。如果没有监督、没有听证、没有阳光下运行,水利资金被占用就无法避免。

  7月8日至9日,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场首次以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会议被称为“史上最高规格水利工作会议”,水利建设再次被提升为国家建设的核心级别。这样一来,水利建设资金来源问题就迎刃而解,政策重点的转变意味着补贴资金不再是难题。如今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下拨的水利资金如何落实到位,如何建立水利建设工作问责制,如何严格水利资金使用制度和审查制度,防止形成“漏斗效应”,导致巨额水利投入“有其名无其实”。而这些隐匿的问题恰恰就在“最高规格水利会议”召开不久后的景德镇发现了。应该说,景德镇的半个防洪大堤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为预防今后水利资金乱被占用问题起到了警示作用。

  未来10年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这4万亿的大手笔应该花在“刀刃”上。搞好水利建设,意味着要管好用好建设资金,更意味着保证资金不会被截留,不被乱花。近年来频频曝出的违法截留使用水利资金案例不禁让我们担忧。只有监管到位,别让水利投资资金的维护管理成“无人地带”,我们才有理由期待,水利建设能够造福一方百姓。希冀水利建设的未来十年不会重蹈景德镇过去十年的覆辙。(至善若水)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