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加快构建高效的保障性住房体系

2011年07月21日 08:31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讯 记者苏民报道:6月29日,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的东亚瑞晶苑限价房项目举行入住交用仪式,首批业主高高兴兴地领到了新房的钥匙。该项目面向东城、西城、通州等区的保障房申请家庭,提供住房1520套,销售限价为每平方米4960元。

  一进入东亚瑞晶苑小区,记者就看到一块近1平方米的铜牌,上面刻着开发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名称和责任人姓名。北京市住建委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包括限价房、经适房、公租房等在内所有新建保障性住房项目,都将设立工程质量终身责任牌。一旦保障房出现质量问题,即便负责人调任其他单位,依然予以追究并进行索赔。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十一五”时期累计建设收购各类保障性住房4392万平方米,完成原定计划1.5倍,通过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解决约40万户家庭的住房困难。“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快安居工程建设,全面实现住有所居目标,计划建设收购各类保障住房100万套。

  根据规划,2011年北京市计划新开工建设、收购保障性住房20万套,占全市新开工住宅套数60%以上,其中公开配租配售的保障性住房10万套中,公租房占60%以上。同时,力争全年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占全市住宅供地的50%以上。

  为全面推动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北京市政府年初与市有关部门及各区县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市建设、国土、规划等有关部门会同各区县政府,充分发挥“以区为主、全市统筹”的建设管理体制优势,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想尽各种办法加大投入,保证用地。全市继续采取“四个优先”措施,将所有保障性住房项目纳入绿色审批通道,各部门并联审批,加快办理手续,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建立项目责任制,安排市、区建设主管部门专人对列入开工计划的150余个项目进行一对一跟踪,推进项目进展,并制订了开工任务月度目标,即6月底实现开工60%,7月底实现开工70%,8月底实现开工80%,9月底全部开工。

  截至今年6月底,北京市已实现新开工保障房12万套,完成全年建设任务的60%,预计9月底前将全部开工;已竣工保障房3.5万套,完成全年建设任务的30%。今年,北京公共租赁住房初步落实建设项目7.7万套,超额完成了今年6万套公租房的建设任务。

  为有效破解保障性住房融资难题,6月30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正式成立,北京市财政直接注资100亿元。今后市财政每年还注入资本金,对投资中心进行增资,确保投资中心可持续运转。据介绍,该中心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财政拨款、公积金贷款、银行贷款、债券等金融工具,为市级统筹建设、收购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以及市政府委托建设的定向安置房项目筹集资金。同时,对区县政府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也将给予项目支持。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融资将采用多种方式,如企业债券、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等,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已同意提供期限为30年的长期贷款,建设银行北京分行也可以提供15年的长期贷款;中心还将承接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将来还会研究信托等多种方式,以增加保障房融资的渠道。同时,中心还将高标准、高效率完成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收购任务,以及公共租赁住房的运营管理和物业管理,让群众住得放心、安心。

  北京市坚持“应保尽保”,优先安排储备土地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配建与集中建设相结合,确保土地及时供应。市国土部门安排全市住宅供地的50%以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性住房用地的60%优先安排用于公共租赁房建设。对于不能按时完成供地任务的区县,市国土部门可以在其经营性土地入市时,直接安排配建保障性住房。

  综合考虑首都人口、资源、环境的因素,北京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将住房保障工作融入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快推动形成符合首都实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在保障房体系由“以售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租为主”的过程中,公租房成了当前北京住房建设的新亮点,并创新了“三公一统筹”的建设管理模式,除了市区政府组织建设外,还组织产业园区、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自有土地多渠道建设筹集公租房,还鼓励社会投资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来建设持有运营公租房。

  北京市住保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将保障房的质量摆在首位以外,今后北京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还将大幅度提高托幼、小学、社区医疗卫生等配套标准,更加注重小区景观和绿化规划设计,大力推广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更要同步推进宜居文化建设,配套设施齐备、舒适宜居的保障性住房将成为北京亮丽的风景线。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