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者归来

2011年07月22日 00: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郑旺

  他所掌控的万达集团总资产达1400亿,在2010年的福布斯慈善排行榜的评选中,他更是以个人年度捐赠10亿元被称之“慈善之王”。一个不折不扣的地产大鳄、慈善家,在他的世界里却一直与足球有着剪不掉扯不断的乱世情缘。

  眼下,中国足球正处自职业化以来的低谷期,万达集团却选择了以3年5个亿重磅回归。这对中国足球而言如同打了针强心剂,在危难时刻抓到根救命的稻草,也似乎看到了未来的丝丝曙光。从商业的角度出发,万达的出手无疑将难从经济利益上获得任何回报,可此时的介入却和1994年大连万达足球的横空出世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赔了本却总是能赚到吆喝的。

  第一次与足球牵手

  1994年中国足球刚刚开始职业化,在商业化和市场化不是特别健全的时期,到处都充斥着机遇,万达集团选择足球这道金字招牌,势必将远远超过任何的宣传手段。当时的万达集团还是一家年销售额仅有29个亿的地产公司,在玩足球的几年里大连万达足球几乎都是在亏本运营,总共投资了3亿到最后也仅收回1亿多。在期间的6年,大连万达足球夺得了甲A冠军4次,亚俱杯亚军1次,超霸杯冠军1次,并连续的55场保持不败,曾被人誉为中国足球的“梦之队”,中国足球界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令数万球迷为之疯狂。伴随着1次次的胜利,万达集团开始在地产界崭露头角,一家地产公司,因为足球而在华夏大地叫响。足球的无形资产带给万达的更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没有大连万达足球,也就不会有如今的万达集团。在中国足球最具生命力及成长空间的时机,万达的介入可谓明智之举,即使没有直接的收益,但在如今看来,这也是一笔最划算的生意。

  万达拿到开疆拓土的通行证

  逢中国足球正发展得如火如荼,界外赌博集团正在把黑手一点点地伸向了中国足球,如日中天的大连万达足球也没有幸免。王健林曾多次建议足协管理总局与公安部联手打击假赌黑,多次上书却无果,一怒之下退出中国足坛。在最鼎盛的时候宣布退出,王健林的决绝,自有着审时度势的考量。此时的万达集团已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在离开足球的日子,万达集团就如同当年的万达足球般在地产界开疆拓土,高歌前进。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从年销售额仅有29亿的小公司,一跃成为年销售额800亿的地产大鳄,旗下的万达广场已然成了城市的一张商业名片。反观中国足球已千疮百孔,一直处在红与黑的交织中,在国际舞台上屡次露脸屡次收获失意,也常常被国人拿来当做笑柄。王健林在11年前似乎就已经看到了中国足球的今天,在最为混沌的一个年代,万达集团选择敬而远之中以免遭其苦,巧妙地把握了退出的时机,真是不得不佩服商人的远见。

  是时候出手了

  中国足球的一场打黑运动,揪出了多少蛀虫,一批批官员相继被送进深牢大狱,中国足球正面临着历史的低谷和推倒重建的窘况。都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何况,中国足球形同沙漠,无水无草。11年之后,在中国足球看上去并无起色的当下,王健林决定一掷5亿巨资杀回来,显然是在未雨绸缪精心布局。随着足坛环境的净化,中超有了越来越强的吸引力,摇身一变成了个朝阳行业,而且未来极有可能形成反转,目前又处于历史底部,现在进场抄底,收益远远大于风险。万达集团近十几年的飞速发展已达到了历史的高点,接下来必然存在着转型或更为宏大的发展战略,因此就需要更强有力的金字招牌扩大自己的传播空间,地方足球只是适合当年的万达,现如今只有中国足球才配的上万达的胃口。中国足球的现状需要像王健林一样有责任感企业家的介入,同时万达集团也需要中国足球,不论中国足球得到的是唾弃还是赞扬,万达集团都会因此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两者机缘巧合的二次联姻也就不足为奇。此次的回归不是简单的出资赞助,而王健林本人对中国足球的管理掌握着很大话语权,一方面是出于他个人的足球理想,另一方面只有中国足球化蛹为蝶,万达集团方可在中国足球的滚动之下无限期的受益。所以媒体所评论的万达集团慷慨解救中国足球于水火之中,既是万达集团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也是商业属性所决定的一个明智之举,没有谁赢谁输,各取所需罢了,还是拭目以待中国足球和万达的未来吧。

  王健林和他的万达就像是一个风向标。正是因为先人一步,早早介入足球,万达方才迅速声名鹊起;在假赌黑最猖獗的时候,王健林怒发冲冠,率领万达果断退出足坛,一心地开疆拓土,从而也躲过了后来足球一落千丈的风险;现在,又回来了。王健林都是在最恰当的时机与足球牵手,刨除商业利益的考量,王健林抛出几个亿的资金也有对于足球的那份执着与热爱。这个世界第一大运动的崛起是全民的呼声,因此王健林的所做所为也在顺应着民意。王健林在接受媒体参访时也坦言,此次与中国足球的3年合作协议也可理解成是3+n计划,至于所谓的n当然取决于3年以内所取得的成效,寄希望于其中的n可无限期地延续下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中华工商时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