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3日 01:2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周增军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虚拟”的场景:
2005年7月21日中国宣布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一位全球宏观基金经理视之为“做多人民币”的重大信号,迅速大手笔借入美元并将之换为人民币,布局中国资产市场,静待一场“货币繁荣”。
那么,时至今日,他的收益率将如何呢?简单考察中国的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信贷市场后即可得出结论:得益于其间两种货币的“超稳定汇率关系”——人民币对美元单向大幅升值——这笔投资的权益收益率将高得惊人。
撇除细节不谈,我认为,上述场景在过去六年来,有着足够的概括力:大抵如是。
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看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在做的事情了:该组织近日称,按照其汇率事务咨询组的估计,人民币按不同方法衡量的低估程度分别为3%、17%和23%。
尽管这三个“选择项”看起来差异巨大,但IMF依旧认为,“人民币汇率仍显著低于与中期基本面相一致水平。”
那么,人民币真的应如IMF所言,继续(大幅)升值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正如中国政府所强调的,“人民币汇率正在向均衡水平靠拢”。
但事情也并非如此简单,篇幅所限,我把自己的看法简略表述如下:
一、在目前汇率基础上,人民币“不应该”再大幅升值;
二、但由于人民币已经处于一个被全球市场力量所裹挟的“强劲的上升趋势”中,即使仅仅因为惯性,它也很难突然停下来;
三、所以,人民币汇率“向上超调”的可能性不小,这也意味着当上升趋势结束的同时,剧烈下跌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四、目前人民币汇率“区间波动”的管理方式有可能“涨时助涨,跌时助跌”,既然相信“汇率正在向均衡水平靠拢”,则不妨早日取消“波幅限制”,真正让市场决定汇价水平;
五、在现有汇率形成机制之下,如果一定要预测一个时间的话,我认为人民币升值过程将在2015年下半年结束。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