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房价收入比也适合中国

2011年07月23日 11:05 来源:中国经营报

  陈思进

  前几天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标题为“房价收入比没有国际标准”。粗看这篇文章感到颇有新意,推断似乎也挺严谨,但我对其中的不少观点不敢苟同。

  首先,文章论述“由于世界各国情况不同”,所以并没有什么“国际标准”能用来判断房价有无泡沫,特别是“房价收入比”对于中国来说根本无效,因为“安居乐业”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拥有一套产权属于自己的房子,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其实制定“房价收入比”的目的,正是基于世界各国的家庭年收入之差异,才并未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判断全球的合理房价。而这恰恰就是从“安居乐业”的因素来考量的。

  比如,在地广人稀的北美,多年来房价收入比一直保持在二三倍间,不能超过3倍,这符合北美人的生活方式,他们最多只能将税后收入的30%用于房子上,这是他们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也使得他们的住房拥有率达到60%到65%。但由于这些年的次贷推高了房价,令美国房价收入比突破了3,到2006年7月房市破灭之前更高达了5倍,高处不胜寒,结果由于“房价收入比”的“地心引力”,轰然下跌,迄今尚未见底。

  而加拿大由于滞后效应,这两年房价不降反升,特别是温哥华和多伦多,房价一路飞涨。按最近的统计,多伦多平均家庭收入66790加元,比去年还低了2.2%,但平均房价已然突破46万加元,房价收入比接近7倍;而温哥华更离谱,平均家庭收入和多伦多差不多,比纽约低了一半,但平均房价却超过多伦多一倍,比纽约还高!那还有安居乐业可言吗?

  反观欧洲,由于欧洲各国情况差别很大,在北欧,房价收入比向来保持在2到3倍;其他西欧国家由于人口密度比较大,于是他们的房价收入比多年保持在3到4倍之间,但西欧人没有拥房情结,所以他们住房拥有率远低于北美,一般保持在50%上下,有些欧洲国家的住房拥有率甚至低于35%,大多数人都租房而居,他们照样“安居乐业”。而东欧和俄国,“房价收入比”就非常高,结果好些东欧、俄国人便用脚投票,移民到能让他们“安居乐业”的地方。

  再来看中国,也正因为考虑到中国人的隐性收入,目前还未征收房地产税等因素,“标准房价收入比”比欧美都要高,可以提升至6倍。而一旦“房价收入比”超过6倍,对于中国来说,房市就存在泡沫了,那也就无安居乐业可言。

  有鉴于此,“房价收入比”之标准对各国的确有所不同,但一旦确立了一个标准,就可以非常准确地判断出房价是否有泡沫。

  在中国,因为“安居乐业”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才使中国的住房自有率高达89%!远超世界各国。但是从老百姓(包括“房奴”们)抱怨高企房价的程度来观察,因为绝大多数百姓是向银行贷款之后买下的房子,在房价收入比超过6倍后,很显然用于房子上的的开支,已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了。那“安居乐业”之“乐”在何方?

  人啊,往往颠倒了手段和目的!

  “安居乐业”是每一个百姓的梦想!但假如购买了高出自己支付能力的房子后,撇开影响生活质量不说,每时每刻提心吊胆利息上调(每月还款额上涨。如去年以来央行为了抗通胀五次加息,每百万的十年房贷多交15万;而前三次加息令20年百万房贷月供增加400元),恐惧失业后无法付房贷,更担心房价下跌心中不爽,哪里还有“安居乐业”之“安乐”?

  举例来说。“新浪热居”就上海年轻人的居住情况展开了一项调查,其中有一位80后颇有感触的说,他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瞅准房价略有下调的好时机,用父母和自己的积蓄凑足50万元,在莘庄购入一套面积118平方米的房子。5个月之后,周边的房价大涨3成,他颇感欣慰。然而养房的艰难,使“我总担心万一自己哪天失业了,还不出房贷了,那银行是不是就来收房子了……我感觉自己目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3年以来压力与日俱增。”目前他每个月还款2800元左右,占工资1/3,不久前的加息更使他压力倍增。

  就好似洗澡,水温在三四十度的时候很舒服,但高达50℃就难受了,到达60℃以上短时间还能撑,撑久了就要晕过去。“房价收入比”也一样,3倍以下很舒服,如北美;超过3倍就要晕倒。眼下的美国就是例子,倒下之后还未醒来呢。超出房价收入比和宽松信贷之下所“圆的住房梦”,往往是噩梦。

  因此,“房价收入比”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标准,是衡量能否安居乐业的普世标准,不仅适用于欧美,更适合中国!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