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十二五规划

2011年07月25日 01:3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李守信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制定和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指导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讲,它是政府履行职责和加强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特色经济管理方式的显著特征。

  “十二五”规划最突出的特点和亮点,是明确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并同时作为在我国经济社会领域推进的一场深刻变革,着力实现发展理念的更新、模式的转型、路径的转换,以扎实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十二五”规划之所以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指导思想中的精髓和灵魂,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判断,就是我国已经进入到了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

  首先,这是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迫切需要。

  在未来的国际环境中,突出的是世界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对美国等发达国家“过度负债消费、过度依赖虚拟经济”的增长模式造成严重冲击,特别是房地产、金融等支柱产业受到重创,消费不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减缓。为走出危机阴影,发达国家开始重新重视实体经济,推行产业回归和制造业再造,力求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各国围绕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的合作和博弈更加强化。

  在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比较高、内需和外需不平衡的状况下,国际市场这些变化,都将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影响,特别是在稳定和扩展外需、避免经济发生大的波动方面,带来新的风险和压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只有把保增长与转方式结合起来,切换发展模式和路径,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基础上,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再去拼能源资源消耗、拼生态环境过大付出、拼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才能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保持住国内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其次,这是解决我国发展中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根本途径。面对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这种基本国情的新特征,传统发展模式也受到严峻挑战。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都和我们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应特别注意的是,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按世界银行划分标准,这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国际经验表明,这也是社会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阶段,处理不好就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出现经济停滞不前、社会动荡不安的状况。避免这种现象在我国发生,解决好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调整发展思路,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宗旨,以“两型”社会建设为重要着力点,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转型,才能真正突破发展瓶颈制约,切实改变经济结构失衡状况,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这是赢得未来竞争主动权的根本举措。国际金融危机将催生新的科技革命,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正在孕育新的突破,各国纷纷把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以此抢占后危机时代的战略制高点,低碳技术正在兴起,绿色发展成为一大趋势。

  我们只有从传统的发展路径中转换出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道路,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出口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科技含量转变,出口企业从贴牌加工向培育自主品牌转变,出口贸易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进而培育起新的长期竞争优势,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地位,才能为经济发展增添充沛后劲、开辟广阔空间。

  因此,“十二五”规划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并贯穿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力求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为支撑这些发展目标的实现,“十二五”规划设置了24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其中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各12个。这些指标的确定,体现了指导思想的基本要求,突出了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明确了政府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这些指标是规划主要内容的数量化表现形式,对发展全局具有重要牵动作用。

  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规划确定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增速低于“十一五”时期的规划目标。按照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要求,未来10年只需要每年5.3%的增长速度。这就是说,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言,速度并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把工作着力点真正转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改善民生上来。

  规划还明确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分别提高4个百分点,是针对调整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而言的,旨在加快解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问题,并推动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经济发展方面确定的这三大指标,主要表明了我们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更大决心和更强导向。

  第二,科技教育方面指标的确定,重点体现了我们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要求。

  第三,资源环境方面的指标,突出表明了我们加快扭转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的力度。

  第四,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指标,充分体现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追求。

  虽然24个指标只是一页纸,但却是一篇做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文章,自始至终体现和贯穿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作者系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