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列宁《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节选)学习导读

2011年07月25日 09:11 来源:经济日报

  《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以下简称《论粮食税》)是列宁系统论述新经济政策的著作。它不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还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1921年3—4月间,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闭幕后不久写的。文章提出了改变“战时共产主义”策略,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政策,以保证苏维埃国家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平稳过渡。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一段时期内,俄国一直处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状态。针对当时情况,列宁指出,干涉者与白卫军的武装活动已融为一体,“战争问题,军事事件问题又作为革命的主要根本的问题而出现在舞台上了。”这就要求把全国的人力物力动员起来,满足国防的需要。1918年9月2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苏维埃共和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军营,一切军事行动和军事机关均由共和国军事委员会集中领导。根据列宁提议,1918年下半年,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一切工业部门实行国有化,宣布粮食专卖和余粮收集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严格的集中管理。所有这些措施对巩固政权和扩大红军力量,击退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的军事进攻,武装保卫苏维埃,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苏维埃俄国经过三年浴血奋战、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后,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开始着手恢复国民经济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是,长期的战争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得俄国经济极度困难: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燃料和原料缺乏,大部分企业无法开工;农业歉收,粮食和食品严重不足,人民群众的生活十分困难;工人队伍涣散,有的企业甚至发生罢工。战争时期,为了解决工人、军队以及公务人员的口粮问题,国家在农村实行了余粮收集制。但由于年成不好,饲料缺乏,牲畜大量死亡,不仅农民的余粮全部被国家收走,甚至出现收走农民部分口粮的现象。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受到严重伤害,城市人口的粮食供应十分紧张。1920年的农业歉收更加剧了这种危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遇到了空前的经济危机。

  农村的余粮收集制使广大农民感到绝望,不少地方出现农民骚乱,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武装叛乱。至1921年2月,参与武装叛乱的人数达到3万人。1921年3月初发生喀琅施塔得叛乱,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无政府主义者利用大部分出身农民的水兵的不满情绪,乘机打出“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保卫农民”等旗号,企图推翻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俄国共产党采取紧急措施,于3月18日平定了这次叛乱。正如列宁所说:“我们在1921年春天遭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严重的危机使列宁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条件下实施的一些经济措施破坏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正常联系,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和小农经济的结合,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经过深入的调查和思考,列宁提出,必须果断地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研究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列宁在1921年3月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以及总结发言。大会根据列宁的报告通过决议,决定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制。

  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虽然被历史证明是非常正确的,但在当时却受到了党内不少人的反对和不理解,列宁曾在不同场合反复进行动员和说明。为了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新经济政策,列宁停下手头的其他工作,于1921年3月底开始撰写《论粮食税》,文章于4月21日完稿,5月初由国家出版社刊印成册,各地出版社随后相继刊印,6月在《红色处女地》杂志第1期上刊发,中央和地方报刊进行了转载。同年,文章被译成德文、法文和英文,刊载于《共产国际》杂志第17期。

  二、内容介绍

  (一)全篇基本内容

  《论粮食税》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意义以及实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全文分为“代引言”、“关于俄国现时经济”、“论粮食税、贸易自由、租让制”、“政治总结与结论”和“结束语”五个部分。

  “代引言”是整个文章的引言,交代了从一般原则的角度来讨论俄国当时政策的基本背景。“关于俄国现时经济”,主要是说明1918年春和1921年春俄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状况。“论粮食税、贸易自由、租让制”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系统论述了新经济政策思想。在“政治总结和结论”中,列宁分析了当时俄国所面临的经济、政治危机,进一步强调了实行新经济政策和国家资本主义策略的必要性。“结束语”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列宁指出,党要尽最大的努力,包括采取粮食税以及与之有关的种种措施,改善工农群众的生活状况,从根本上解决造成政治危机的根源。

  (二)节选部分基本内容

  读本选取的“论粮食税、贸易自由、租让制”和“结束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实行粮食税制度的紧迫性、实质及其意义

  列宁首先指出了改善农民生活状况的紧迫性,强调“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他指出,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对政治的领导,无产阶级作为领导阶级应当首先去解决最迫切而又最棘手的任务。要恢复国民经济,应当从农民方面开始,立刻提高农民的生产力。所谓从农民开始,就是从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开始,允许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进行自由贸易。只有通过这种办法,才能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对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实质进行了分析,批驳了一种广泛流行的错误观念,即一些人不深入研究过渡的实质,而认为实行粮食税制度是从共产主义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他指出:“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实行的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而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又是从带有小农占人口多数所造成的种种特点的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种形式。”这就是列宁的两个过渡理论。

  列宁在文章中第一次使用“战时共产主义”来概括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一整套措施。他充分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同时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是一种临时的办法。他主张用一切办法来发展工农业间的流转,甚至使用私人资本主义的办法。列宁根据经济建设的经验作出了一个重要结论:要利用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来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直接过渡。在这个意义上,列宁把粮食税看做最终必然导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在城乡获得胜利的过渡措施。列宁说:“全部问题,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践上的问题,在于找出正确的方法,即应当怎样把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和在一定期限内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靠什么条件来做成这件事,怎样保证在不久的将来把国家资本主义变成社会主义。”

  2.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及其意义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同国家资本主义结合、联合和并存是可能的,具体办法就是通过苏维埃政权把资本主义的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国家资本主义包括四种形式:第一,租让制,即同国内外资本家订立书面合同,允许其进行租赁经营。第二,合作制,即鼓励城乡个人自愿成立小商品生产与销售合作社,允许其进行小商品的自由经营。第三,代购代销制,即国家通过给付租金的方式鼓励本国资本家销售国有企业的产品和收购小生产者的产品。第四,租借制,即把国有企业或油田、林区、土地等租给本国资本家经营。

  列宁认为,国家资本主义是在无产阶级国家管理之下的和公有制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阶级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是无产阶级能够加以限制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经济。以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城乡商品流通,促进生产和市场的繁荣,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保持社会的稳定,从而促进俄国大工业的发展,最终向社会主义过渡。

  针对一些人发出的“资本主义是祸害,社会主义是幸福”的议论,列宁认为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同封建宗法经济相比,资本主义则是幸福。既然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利用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

  3.大力发展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

  1921年春天以后,俄共对于官僚主义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用列宁的话说,“我们把这个祸害看得更清楚,更明确,更严重了”。列宁结合新经济政策对官僚主义的根源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解决官僚主义的方法。列宁认为党和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的经济根源就是:“小生产者的分散性和涣散性,他们的贫困、不开化,交通的闭塞,文盲现象的存在,缺乏农工业之间的流转,缺乏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因此,克服这种祸害的办法就是发展小工业,发展农工业间的流转,发展自由贸易。列宁指出,为了同官僚主义这个祸害作坚决的斗争,“要用一切办法坚决发展流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因为在我国(经济上剥夺了地主和资产阶级,政治上有工农政权)给予资本主义活动的范围,是相当狭小而‘适度’的。这就是粮食税的基本精神,这就是粮食税的经济意义”。

  为了有力地推动这项工作,列宁号召党的机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做好基层在推动流转方面的领导工作,想方设法活跃农业和工业间的流通。他指出,谁能在这方面作出成绩,那他给全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的益处,就比那些只是关心共产主义纯洁性,只是为国家资本主义和合作社起草规章、条文、细则,而实际上却不去推动流转的人,要多得多。

  新经济政策不仅包括粮食税制度,而且包括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允许小企业和商业的私有化,通过市场进行正常的城乡商品交流,甚至允许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经营,以扩大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当时占俄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后,每年在缴完粮食税后,还会有一定的余粮与城里的工业品进行交换,可以添置农具和衣物,用以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生活,从而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此外,由于新经济政策鼓励私人小商品生产和流通,从而丰富了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这些政策很快使苏维埃国家恢复了经济活力,从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中走了出来。

  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论粮食税》是列宁论述新经济政策最重要的著作,论证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阐明了国家资本主义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的作用及其实现形式,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对于指导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列宁在《论粮食税》一文中,没有完全照搬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典作家有关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而是根据俄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从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国家资本主义的策略。列宁不把马克思主义视为教条,而是作为科学指南,勇于探索,一切“唯实”,大胆地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党的事业免受挫折,国家和人民渡过难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树立了一个光辉典范。我们党也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形成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学习《论粮食税》,就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不断增强支持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开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提出国家资本主义理论,认为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可以利用国家机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商品经济。这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和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从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使社会主义经济从计划走向市场,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开放。学习《论粮食税》,就要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胆利用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