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6日 03:0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唐学鹏
就在市场预期美国会就债务上限谈判终会达成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7月22日的谈判破裂导致美国国债有违约的可能,“如果我们发生债务违约,我们将不得不做出调整”。他将破裂的原因归咎于共和党众议员议长博纳的强硬。
如果仔细梳理美国国债上限谈判进展的话,会发现一些焦点正在“巧妙”地转化,这也有点类似于“二阶段”行情。第一阶段是以共和党力推的莱恩方案(Ryan Plan)为重点,它的焦点其实是关于经济利益的。共和党要求减税和削减医疗社保开支,对抗奥巴马对高收入人群增税和维护针对老人的Medicare和针对穷人的Medicaid计划,因为后两者是民主党的“票仓”。“第二阶段”的重点已经转移,共和党愿意近期提高1万亿左右的债务上限,但一个显著的条件是在明年大选前再次讨论新的举债。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共和党希望保持债务上限谈判的连续性,从而变成总统大选前的重要博弈工具。
奥巴马对此自然非常恼火,坦率地说,他在竞选之初的宣传书籍里面反复表示“要弥合两党的伤痕,有超党派的精神”,他上台之初也的确在姿态上相当温和,以至于民主党觉得他对共和党有点“软”。现在,奥巴马开始尝到这种“超党派精神”在民主政治游戏中是一种乌托邦,这不是一个用客气来彰显精神风尚的地方。为了防止共和党的“二阶段”策略,奥巴马坚持要求债务上限谈判必须“及时解决”,不要拖延到总统选举之前。
“焦点转化”显示了债务上限谈判有很大可能不会如期达成,甚至巴克莱资本说8月10日才是真正的债务上限期限。从1972年以来,美国的债务上限谈判大部分情况都是有“小坎坷”,但都在6个月内解决问题。按照这个规律的话,奥巴马将不会担忧总统选举遭遇债务谈判的困扰。
假设不仅8月2日,甚至较长的一段时间都没有达成债务上限谈判,那么美国是否会失去3A评级,从而强烈影响美国经济和美债债主利益呢?的确,由于债务谈判的“坎坷”,标普放话表示美国如果不能按期偿债付息,那么将会下调评价,信用评级下调意味着融资成本上升,即美债必须用利息上升来“弥补”信用下降的风险,这会造成美债价格下跌。如果债务上限上调,那么美债可以发新债还旧债来避免按期不能偿付。这明显有一个“长期和短期”间的悖论:美国发更多的债反而能维持较高的债务信用。这显然是一个很令人费解的问题。
这里面隐含的真正的逻辑链条是:美国如果不继续发债,那么美国经济就会疲软,脆弱性很快就看得见了,马上就遭到“报应”。而美国继续发债,至少会给人一种预期,也许美国经济会在刺激不削减的情况下变得好起来,将目前的脆弱性隐藏起来。
那么对于像中国这样手持万亿美债的债主而言,它更倾向于哪一种呢?我认为,同流行的观点相反,中国应当支持共和党的战略。这个逻辑很简单:如果因为债务谈判而受限,不能发更多的新债,那么美债的利息短期内是上升的,价格会下跌。但相信美联储不会停止量化宽松,不会容忍美债利率上升,为了确保近零利率,他们会继续购买市面上的存量美债而不是新债,这时候会出现“供应的下降而需求却是上升”。
即使美债被降级,但在供需原理的作用下,美债在短期内价格会下降,但随后将会重新反弹至更高点,出现“降级反而上涨”的结果,这意味着美国人开始“更大强度地自我承受美债成本”,这也意味着中国在其中的承担成本比重变得小了一些,这其实是有助于缓解长期美债风险的。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