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70年前毛主席在建宁 带领红军挖塘种莲

2011年07月26日 05:40 来源:东南快报

  “我们建宁的莲子,可是毛主席亲自带人种过的。”前日上午,三明建宁荆口镇建莲示范基地,75岁的莲农范大爷抓起一把待售的莲子,满脸自豪地向游客推介着。

  建宁是中央苏区县,1931年,工农红军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曾到建宁西门了解情况,并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农民挖了百口莲塘种莲。

  70年后的今天,建宁莲子产业已得到蓬勃发展,成为中国建莲之乡,建莲更被评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莲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当年毛泽东参与挖塘种莲的历史,为建莲增添了浓厚红色文化色彩,在苏区人民眼里,毛主席也因此成为建莲历史的最佳“形象代言人”。

  建莲是历代皇家珍品 曾治好乾隆皇帝的病

  “建莲是优质莲子,原产于福建省建宁县,故又称建宁白莲。建莲栽培历史悠久,以品质优良而倍受青睐,被誉为‘莲之上品’,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建宁莲科所魏英辉说。

  建莲久负盛名,五代梁龙德初(公元921年),金铙山报国寺前已有白莲池(为建宁八景之一)。清代,建莲已闻名遐迩。尤以产于西门外池的建莲(当地称其为“西门莲”)为莲之上品,为历代皇家珍品。

  “西门外池—百口种莲,池旁遍植桃李,春夏花时,游人络绎不绝,莲子岁产千斤,为吾国第一。”

  清乾隆《建宁县志》卷三“池井”篇中如此描述建莲。

  建宁民间盛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途中中暑,适逢金铙山寺主持方丈济空和尚,用西门莲作“鸡莲肚”治好了乾隆皇帝的病,乾隆皇帝特为金铙山寺题写了寺名“报国寺”以表其功,“报国寺”寺名一直沿用至今。

  建宁县民间对建莲的各种传说、故事甚多,有一部分已收录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中。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十回张太医给病入膏肓的秦可卿所开的药方中写道“引用建莲七粒去心”,第五十二回贾府宴席上有“建莲红枣汤”这一佳肴,指的就是建宁莲子。

  “这种品质,一出了建宁范围就不一样了,正是‘一山有好水,十里不同天’。”魏英辉强调说。此前,也有人把建莲引到周边县市种植,可莲子品质就是不一样。

  挖百口莲塘 毛主席成建莲“形象代言人”

  眼下正是建莲丰收季节,记者来到建宁莲塘采访时,一问起建莲,莲农们第一个就会提到毛主席,“毛主席帮我们挖过莲塘种过莲,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莲农们说。

  据建宁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1931年,工农红军在建宁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胜利。一天下午,毛泽东因晚上要到建宁县城西门红三军团驻地参加会议,提前从驻地出发到西门一带调研了解情况。

  建宁西门外盛产莲子,所产莲子粒大色白,稍炖即熟,久炖不化,汤清无浊,芳香可口,原为朝廷贡品。当时荷花正艳,毛泽东见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分田委员和当地农民正忙着分莲塘,就向干部和群众询问西门种莲历史和分田情况。

  当看到有的莲塘被黄土掩埋,听到群众告诉他是国民党兵挖壕沟时倒土掩埋的时候,毛泽东对警卫战士和农民说:“荷花仙子不可辱,我们把莲塘的黄土清除掉。”说完卷起裤脚,带头下塘清土。农民见红军下塘挖泥,也都赶来参加,后来赶来接毛泽东去开会的朱德和彭德怀见状,也一起参加了劳动。他们清完塘才去开会。

  据介绍,当年毛泽东先是带人与群众一起挖了99口莲塘,后来又挖了一口,凑成百口整数,此举大大激发了莲农们的种莲热情。红军撤出建宁后,“百口莲塘吐清香”,成了传递红军消息、鼓舞群众的暗号。

  1959年,建国十周年观礼,为表达老区人民对毛主席当年亲手挖莲塘的感谢之情,当地精选10斤建莲进京呈送毛主席,毛主席欣然接受,至今建宁县革命纪念馆还珍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的收条。毛主席也成了建莲的最佳“形象代言人”。

  1993年8月首届中国建莲节,原中央及省许多领导人都题词为“建莲”祝贺。如陈丕显题词“莲香飘万里”,彭冲题词“宝莲馨香溢四海”,卢嘉锡题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成武题词“扬建莲美名,展莲乡风姿”,项南题词“建莲甲天下”,方毅为建宁县“荷花宾馆”题写了馆名。

  2003年,建宁县莲科所培育的高产优质的“建选17号”莲子新品种选育成功,并逐渐替代了传统品种。莲子亩产量实现了翻番,大大节省了土地资源,进一步推动了莲子产业的发展。本报记者 张学得/文 刘昌丰/图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