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转型大考 中国羽绒行业需做足功课

2011年07月26日 13:31 来源:中国经济网

  

转型大考中国羽绒行业需做足功课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1年对于中国羽绒服行业来说是关键的一年。一个曾被定位在“靠天吃饭”的行业,除了要经历气候的考验外,也经历了其他品类服装服饰加工行业的艰难时期———国际金融海啸加速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对企业进行重新洗牌,残酷的市场竞争也是一场优胜劣汰的品牌力量角逐。

  “稳定”、“理性发展”、“紧靠市场”是在2011年中国服装协会羽绒服装及制品专业委员会年会上被提及频率最高的几个词,由传统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羽绒服装企业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已取得初步恢复,正进入稳步上升时期。

  在新一轮发展周期中,羽绒行业要以市场为基准,以宏观政策为根本,以消费者需求为直接出发点,权衡行业以及社会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在洗牌中占据有利竞争地位,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加强对市场的“再认识”

  据中国服装协会羽绒服装及制品专业委员会主任蒋衡杰介绍:目前,我国羽绒服制品行业已经进入调整升级节点,除了保持市场占有率以外,下一步要将重点放在质量和效益上。如何更好地提高质量、获得更有效的市场收益,答案就在对市场、对消费者的调研分析中。

  以往单纯凭借数量扩张的路线已经不再适应当下老百姓的消费习惯,在“80后”、“90后”先后成为市场主要购买力后,这一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以及价值取向都将成为行业研究的重点,不能再一味地关起门来埋头生产,忽略了对市场这一大环境的判断。以往一件羽绒服过冬的概念,已经被“羽绒服不能只有一件,还要更多时尚款”的观念所替代,对于羽绒服装企业来说这是需求上升的体现,也是市场需求热涨的开始,然而要想抓住这一契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还需要羽绒服生产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从设计上下工夫。近年来,“时尚羽绒服”已经渐渐形成一个服装品类,一些羽绒服品牌以做“时尚款”为企业发展的主要路线,以冰洁为代表的羽绒服品牌更是这一发展类型的翘楚。

  时尚化羽绒服之所以能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同羽绒服自身的生产设计特点密不可分。羽绒服设计生产周期长于其它季节性服装,这是一个捕捉市场时尚元素的绝佳机会,在近几年的羽绒服市场上,经典时尚元素出现在四季服装新品的现象十分常见,羽绒服已经同其他季节的服装一道,驰骋在时尚的最前沿。因此,时尚化生产将是羽绒服生产企业开拓市场,抓住消费者热忱的一把利剑。

  关注宏观经济环境

  回顾2010年,整个服装行业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也是在荆棘中艰难前进的一年,金融海啸的影响渐渐退去,但余波犹在。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服装行业发展已经初步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行业转型升级战略的优越性已经凸显出来。

  转型,最亟待转变的就是以往“只顾埋头生产”的经营理念。本次年会上,对以往“孤岛式”加工生产模式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总结了这一模式的弊端———忽略社会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羽绒服装制造企业除了要专注于目标消费者外,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注也是企业能够理性发展、少走弯路的关键。

  今年以来,央行不断上调准备金利率,在本次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卫平分析道:“准备金利率的上调看似跟服装企业没有什么关系,然而企业要发展,就必然要扩大规模,要寻求贷款的帮助,准备金利率的上调势必会引起贷款利率的上涨,这是带给企业最直接的影响。”综合来看,2010年,服装企业生产成本提高30%,利润空间的压缩是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及早采取措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是每个企业的必修课,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一些占领市场早,款式设计时尚的羽绒服企业获得了发展的先机,而没有同市场实现成功对接的企业将在市场洗牌中被淘汰出局。

  渠道创新提上议程

  早在2006年,我国羽绒服产品就开始向时装化、休闲化、运动化和个性化转变,推动了相关面辅料产品的更新换代。纵览羽绒服二十余载的发展历程,由最初仅仅拥有防寒保暖的“面包服”,到今天时尚化备显的多样性、多功能性以及时装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羽绒服行业已经走过了业转型升级的预备期,伴随预备期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也为羽绒服的传统销售渠道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除了要应对市场竞争的残酷性,本次年会上更加关注的是羽绒服销售渠道的创新和发展。据中国服装协会统计,百货商场依然是羽绒服销售的主要渠道,但同时专卖店和网络销售也快速崛起。2010年服装电子商务蓬勃发展,B2B普遍应用于品牌企业订、补货系统,B2C规模高速增长。据统计,2010年全年服装网上购物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60%以上。

  随着网络销售模式的日益成熟,很多羽绒服企业开始涉足网络销售。有些企业不仅自己开设官网,而且还在一些知名网络商城开设官方授权网店。转型中的羽绒服企业销售渠道多为传统模式,在本次年会上,蒋衡杰将创新羽绒服营销模式作为今后羽绒服装企业发展的重点。对传统服装行业而言,F2C(即Factory to Customer)是当前发展的主要模式,电子商务在过去十年中呈几何级数增长,是当前最不容忽视的消费渠道,传统羽绒服制作行业要在转型中挖掘电子商务渠道人才,克服电商渠道的弊端,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

  在羽绒服行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以时尚的名义创造新的效益,用企业文化提高品牌美誉度,坚持不断对市场进行深度分析,才能调动起消费者的热情,这才是一个行业能够发展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

  协会声音

  有限资源与无限空间

  任何的改革都是都是环境逼迫的结果。羽绒服企业应对成本上升,唯有通过科技和创新提升行业对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单位资源投入产出的效益,提升产业运行质量。2010年,大规模技术提升在行业全面展开,科技进步在行业中已成为集体的自觉行动。经过两年的惊涛骇浪,羽绒服企业要对市场环境进行重新认识,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中,羽绒企业要把握市场错位竞争,发展品牌多元化,弥补羽绒制品四季性缺点,探索创新销售模式,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增强全行业的实力。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羽绒服行业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一些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更是要严加杜绝。最近出现的“衣皮”现象尤为突出,这些没有商标、不填充羽绒的半成品,是个别以生产加工为主的企业大量生产谋取利润的方式。这一现象不利于我国羽绒服行业进行创新和多样化经营,不利于企业创名牌、创特色,最为关键的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侵害。

  ———蒋衡杰 中国服装协会羽绒服装及制品专业委员会主任

  专业解读

  有规矩才成方圆

  对羽绒服以及相关制品的标准检测重点仍然是“填充物标准”,在抽检的33家会员单位中,整体水平较高,但也有不合格的现象存在。随着羽绒服时尚化趋势的加强,受生产工艺的影响,很多国外品牌的羽绒服在充绒量上会低于我国标准,这样的品牌是不会被允许进入国内市场的。目前,我国羽绒服行业执行的是GB-18401 2003标准,今年8月1日后,采用GB-18401 2010,新标准修订主要是解决长久以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冲突之处,能够更好地规范企业发展,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在做好品牌的基础之上,为消费者传递出美的享受。

  ———许鉴 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主任

  企业家观点

  企业需要厚积薄发

  做企业的最高标准,不是开了多少店面,不是以量取胜,盲目扩张只能带来饮鸩止渴的后果;厚积薄发,打好基础才是对企业负责,对行业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良性发展模式。在当前形势下,羽绒行业的龙头企业要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更要执行产业梯度转移的战略任务。雪驰集团今年刚刚落成的湖北荆门生产基地非常具有代表性,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不仅为中西部地区缓解了就业压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更是顺应大局之举。作为行业内的领军者,雪驰接下来将挺近东盟国家市场,这是在巩固国内市场、调整完善产业链后的理性举措。2011年是整个行业开始复苏爬升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羽绒企业要稳中求升,以品质赢市场,用真心回报社会。

  ———王自修 雪驰集团董事长

  (责任编辑:傅云鹏)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