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7日 01:29 来源:国际金融报
■ 本报记者 黄烨 实习生 杨颖君
7月26日,“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第一个初步赔偿协商结果正式出炉:事故所在地温州市鹿城区处置领导小组在当地的仰义乡与遇难者林焱的家属签订了伤亡赔偿协议,共计赔付50万元。
“目前事故已进入善后理赔阶段,由温州市各街道、镇组成的32个谈判组将力争在7天-10天内处理解决善后事宜。赔偿费用除奖励费外,其余由铁道部一并支付。”温州网消息称,此次事故的赔偿标准共计不超过45万元。
这引起了业内人士质疑:为什么急于处理赔偿事宜而到现在都未公布事故的真正原因?为什么铁路的赔偿标准没有航空的赔偿标准高?
赔偿善后:远低伊春空难
在林焱的家属签署伤亡赔偿协议之前,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人寿和阳光保险等公司均表示,已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建立了应急机制,排查出险旅客,并开辟了绿色理赔通道。
这只是受害者理赔的一部分补偿。根据铁道部规定,“此次赔偿标准是执行以17.2万元为基数再加20万元保险理赔总共37.2万元。在此基础上,还加上遇难者家属交通费、埋葬费、家属赡养费等,共计不超过45万元。”这意味着,剩余的赔偿数额将由铁道部来承担。
但细心的网友发现,在去年伊春空难的理赔中,航空公司对每位遇难旅客的赔偿标准为96万元,与铁道部的赔偿标准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网友因此调侃:“一个在天上飞,一个在地上跑,赔偿当然不一样。”
根据《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事故造成铁路旅客人身伤亡和自带行李损失的,铁路运输企业对每名铁路旅客人身伤亡的赔偿责任限额为15万元,对每名铁路旅客自带行李损失的赔偿责任限额为2000元。但该条例还提出“铁路运输企业与铁路旅客可以书面约定高于前款规定的赔偿责任限额”。
“该条例是1992年修订后的版本。姑且不与飞机空难的赔偿比较,本身就已经落后于时代。”昨日,东南大学法学院张马林教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45万元的标准太低,至少应该算上近十多年来的通胀形势。”
事实上,去年伊春空难的赔偿,就考虑到了通胀的因素。据报道,有关部门当时考虑到了2006年以来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累计增长幅度,再加上遇难旅客亲属的生活费补贴和抚慰金等赔偿,因而才作出了96万元的赔偿标准。
“更大的不可取之处不在于赔偿标准。”张马林说,从事故的主体责任人看,赔偿工作应由铁道部出面负责,但实质执行人却是当地政府。这一方面说明在事故赔偿中,受害者处于弱势;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相关部门对受害者一定程度的漠视。”
值得注意的是,有报道称,事发后在短时间接受谈判并签订协议的可视情况酌情予以数万元奖励。张马林分析,虽然出发点可能是为了安抚更多的受害者,并急于改变目前部分受害者焦躁的心情,“但与其这样急迫,还不如及早将真相及处理结果公之于众。”
公司善后:欲撇清干系
目前,有很多人将指责对准了高铁设备的提供商乃至高铁生产厂商,高铁概念股也遭遇暴跌。为了减少损失,多家参与甬台温客运专线建设的上市公司宣布临时停牌,并在当晚发布澄清公告,表示与“7·23”动车事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公司为甬台温客运专线提供铁路通信监控系统和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两个产品。铁路通信监控系统主要监控铁路通信机房内设备运行情况,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主要为铁路部门提供视频图像监控服务。”世纪瑞尔表示,事故发生时公司产品运行正常,公司上述产品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指挥调度系统无关联。
特锐德也表示,公司为该铁路所提供的电力设备产品稳定运行,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未发现公司产品与该动车追尾事故相关。
然而,事故的真正原因截至发稿仍未对外公布。昨日,记者咨询了一位铁路工程方面的专家。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不能排除技术上的原因,如ATP系统或调度系统出现了问题。当然,更不能排除‘人祸’。毕竟,技术和调度最终负责人都是铁道部。”
而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此次追尾事故可能会拖累中国高铁出口。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