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7日 08:16 来源:经济日报
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如何突破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加快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如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科学发展之路?
“这些矛盾和问题,亟待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破解。”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说,这是苏州的“二次创业”,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既要充分认识转型升级的艰巨性、复杂性,又要以更加长远的眼光和非凡的胆略,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打好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硬仗。
思变
今年3月25日12点,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华新金猫水泥厂内两座近100米高的旋风预热器瞬间倒下,成功实施了爆破拆除。
坐落在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七子山麓的金猫水泥厂,有着30多年的历史,其主打产品金猫牌水泥曾作为江苏省名牌产品,被用于多项重点工程建设。近年来,金猫水泥厂经营效益持续下滑,2005年至2009年共亏损2.4亿元。2007年,木渎镇被规划纳入苏州市中心城区,金猫水泥厂周边兴办了学校、商业等机构,每天产生的大量粉尘和噪声让市民们苦不堪言。此外,金猫水泥厂占地面积达770多亩,这在寸土寸金的苏州市不啻为一种资源浪费。
然而,要关停一个年产能200万吨、职工1300多人的企业,对于一个乡镇来说并非易事。除了巨额的利税损失,仅职工的就业安置就十分棘手。
2010年7月,木渎镇集体资产经营公司与金猫水泥厂的3个股东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8.69亿元的价格完成了回购。根据苏州市的“退二进三”战略,金猫水泥厂所在区域将转为发展高端服务业。此举不仅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还优化了产业结构。
“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资源约束将更加突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难以提高,甚至会错失发展机遇。”蒋宏坤说。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和层次有所不同。只有不断推进转型升级,才能稳居产业高端,引领发展潮流。上世纪80年代,苏州乡镇企业飞速发展,助推其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上世纪90年代,苏州兴建开发区,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然而,苏州又是一个资源相对缺乏的城市。尤其是2000年以来,随着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土地、电、水资源的需求也陡然增加。数据显示,“十一五”时期,苏州市以30万亩土地、208万劳动力、312亿千瓦时用电量,才换来GDP年均14%的增幅。“十二五”时期,若按GDP年均12%的增幅计,苏州市未来5年中还将新增用地33.7万亩,新增劳动力227万人,新增用电量419亿千瓦时。然而,苏州的资源环境不可能支撑现在的发展模式。
既要减少资源占用、又要加快发展速度,既要保护好青山绿水、又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如何才能做好?
“没有可以照搬的发展模式,必须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探索转型升级的路子。”苏州市吴中区委书记俞杏楠说。
坚持有退有进,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是苏州市的“腾笼换鸟”战略。对此,木渎镇党委书记戈福林有一个十分形象的解释:“土地就是一个舞台,企业就像一个歌手,如果唱到第三首还没人鼓掌,就必须从台上下来。”
近几年来,先后从木渎镇15平方公里的“舞台”上撤退下来的工业企业达200多家,回购的土地约4000亩,这为大力发展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腾出了空间。随着博济科技园、东创科技园、吴中科技创业园、木渎园区等高端产业载体,以及金枫路创新创意街区、同济研究院、南信大苏州数字城市研究院、金枫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相继入驻,木渎镇的产业正大步向高端化、集约化发展。
苏州市还在更大范围实现了“腾笼换鸟”。按照“保留公司、转移工厂”原则,从苏州“走出去”的企业大多形成了总部、研发环节留在苏州,生产环节转往更加适合加工制造业的地区。对这些“走出去”企业所占用的土地,苏州市按照市价回购后,主要用于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型平板显示、智能电网等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强化资源要素集聚、载体布局集聚、特色产业集聚,形成了规划更科学、重点更突出、特色更鲜明的发展格局,提升了区域发展的承载力。
谋变
昆山仁宝集团是一家笔记本电脑的代工厂,去年产量达4800万台,占据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仁宝集团不断巩固的市场地位,主要得益于一系列转型措施:成立投资公司、研发中心,规划建设物流中心。仁宝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物流部副经理游义树说,“从加工到研发、设计,再到打造自主品牌,仁宝的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仁宝集团充分体现了苏州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大多数企业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成长起来,主要为跨国企业提供产品配套,大都处于产业链条低端。这种加工类企业,如果没有实现产业提升和品牌塑造,就只能挣取微薄的代工费。
正因为此,在苏州经济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产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也凸现出来。
虽然苏州市的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均处于全国前列,但反映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发明专利依然偏少,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的大企业依然缺乏,占据科学前沿、把握重大发展方向的科技领军人才比例偏低,高端人才的集聚效应还不明显。此外,高新技术产业层次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产业利税率偏低,创新型科技企业占比偏低,科技对产业核心竞争的支撑能力也有待提高。
“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可以有效整合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活力,成为优势产业。”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谢鸣说,苏州找准了突破口,正在有针对性地推进转型升级。2009年9月,苏州市召开转型升级动员大会,各行业、各部门以建设“三区三城”为目标,围绕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三大转变”,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
嬗变
近几个月来,木渎镇的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把业余时间都花在了互联网上。他们不是打游戏也不是聊天,而是忙着在木渎镇市民终身学习网上“挣”学分。
2010年7月,苏州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木渎镇市民终身学习网正式开通,这是全国首家乡镇级终身学习网。该网开设了信息中心、资源中心、考试中心、学员论坛、木渎通讯等栏目,学员在线注册后,无须支付任何费用就可以学习包括校外教育、地方特色、文化科普、职场培训等课程。
一个乡镇为何要开通学习网站?戈福林告诉记者,木渎镇常住户籍人口5万多,外来人口却高达27万,加上当地的农村居民,农民工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加强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成为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苏州,由于大多数企业为劳动密集型,外来人口迅速增长,目前全市户籍人口为638万,而外来人口就接近540万。10年来,苏州市户籍人口增加了59.3万,而居住在苏州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却增加了311.6万。如果学校、医院、体育馆、电影院等公共设施建设跟不上人民群众的需求,就会对人才引进乃至产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民生幸福,“双轮齐转”才跑得更远。位居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市,目前建成了309个集行政管理、日常便民、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社会治安、党建6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城镇及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实现全市城乡公共服务全覆盖。如今,无论居住在农村还是城市社区的居民,出门15分钟就可以去公共服务中心跳舞健身,或听专题讲座,或看病体检。居民们说,“经济发展了,我们得到了实惠。”
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为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实现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几年来,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职业学校,苏州市每年都有一批新校拔地而起,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也大幅提升,为推进转型升级提供了优质的人力支撑。
鉴于当地的医疗机构依靠原有规模已不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苏州市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趋均衡,医疗机构布局迈进“大城”时代,全市医疗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在发展过程中,城市比什么、亮点看什么?从苏州的实践来看,不是简单地比经济规模、比GDP,而是要比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这一指向,将有助于苏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统筹协调水平及社会和谐水平。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