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天治基金总经理赵玉彪:业绩是基金公司生存之根本

2011年07月28日 01:5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程亮亮

  尽管有太多的后来者在趋之若鹜,但是目前中国公募基金界高度竞争的状态已经让太多的公司尤其是那些中小型公司感到疲惫。天治基金作为一个中小型基金管理公司的典型性范本,在经历了之前的种种困境后,已经开始看到光明的未来。这背后的玄机是什么?近日,天治基金总经理赵玉彪就此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专访。

  业绩是安身立命之本

  第一财经日报:你上任时,可能是天治基金最艰难的时刻,但从今年天治基金的表现来看,似乎已经逐渐走出了之前的种种不顺。请问你上任以来对天治基金做的最大的改革是什么?

  赵玉彪:目前,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在中国其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业绩拉动型,另外一种就是市场推动型。深知并坚信一个基金管理公司要想长足的发展,业绩是生存之根本。所以如果说最大的改革肯定是对投研团队的打造。

  天治基金是一个小公司,相比行业内的诸多大佬们而言,我们的财力有限,所以之前的投研团队建设上有一些欠缺。公司目前将所有的重心都倾斜到投研团队的建设上面,如今已经做到了全覆盖。

  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如果公司管理层对于投研决策干预过多,会使得不少基金经理感觉不舒服。我们公司今年以来对于投研决策流程、模式都做了很大的变动,投资事项由投委会牵头,实行基金经理负责制。事实证明,这个改革的效果还不错。

  日报:投研团队的改革其实就是人才的问题。在当前公募基金界普遍投研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公司如何吸引更有竞争力的人才?

  赵玉彪:的确,目前公募基金界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这个行业人才的供给速度,所以才会导致市场上的人才紧俏。但是人才流动并非坏事,这样一方面给有竞争力的人才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也给各家公司提供了获取优秀人才的机会。

  天治基金是小公司,自然不能大面积地通过简单的高薪来吸引人才。不过,通过市场化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并提供清晰的升职路径,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在内部培养自己的人才。这些人才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外也会更认同公司原有的文化,更有利于公司投研团队的稳定性。

  日报:显然,公司的改革很有成效。天治创新先锋似乎就是最好的例证,该基金在成立后曾经一度面临清盘的危险,最少的时候资产净值仅为4573.57万元。随后在去年中小盘股票的大涨中,该基金以黑马的姿态迅速上涨,一举夺得股基第四名的好成绩,随之而来的是基金规模的迅速扩大。

  赵玉彪:天治创新先锋的确在之前有过很艰难的时刻,但是公司随后及时调整策略,使得该基金成为去年所有股票型基金中的一只大黑马。

  公司在对于投研团队方面的要求就是首先要做到规避风险,如果不会规避风险就肯定不会赚钱,或者说短期盈利长期亏损。今年以来市场风格跟去年的市场风格也有所不同,我们也及时地调整了策略,所以天治创新先锋在去年业绩表现抢眼之后,今年并未大幅回落,而其他去年排名靠前的不少基金都表现一般,就是因为未能及时调整策略。

  未来更关注专户

  日报:公司的改革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内部必须团结一致。而天治基金之前的困难局面跟公司股东方及高管层之间的暗战不无关系。而目前多数中小型基金管理公司似乎都或多或少地面临这个问题,你如何看待?

  赵玉彪:其实,公司股东跟高管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天治基金之前的确曾受到这方面的困扰,但是只要理清楚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希望基金管理公司能长久地发展并盈利,所有矛盾就好解决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与股东方沟通之后达成一致意见。市场投研团队方面,一律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招聘运作,这也包括所有的一线业务部门。而如果股东方要委派人员,可以将其安排在后台部门,诸如监察、核算等非一线业务部门,而且委派的人员薪酬要低于市场化招聘人才。

  日报:今年以来监管层对于新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放行的速度似乎在加快。但是投资者对于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信心却一再下降,你觉得未来中国公募基金界的发展前景如何?

  赵玉彪:其实尽管当前竞争很激烈,但是中国的公募基金业还是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基金业总份额占居民储蓄存款的比例,还是占GDP的份额,还是基金投资者占整个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份额比例,中国还远远落后,这也就意味着未来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业是金融服务业,以我20多年资本市场从业经历来看,中国的资本市场远远滞后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的基金业也会有很长足的发展空间。而投资者的信心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基金管理公司近些年业绩表现一般,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不够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日报:公募基金业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作为小型基金管理公司,你觉得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赵玉彪:的确,中小型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的生存现状十分艰难。发行新产品,很多公司基本上都是入不敷出,因为面临渠道过于强势,资金有限难以招聘到优秀的人才等情况,但是不表示未来这些小公司就没有竞争力。

  我们对于公司的长远规划是将更多的精力倾斜到专户业务上。专户业务更多的是一对一的服务,对于渠道的依赖程度较轻。而且,这跟我们对于公司发展的动力理念相契合。我们要做业绩拉动型的公司,靠业绩说话,靠专户业绩说话,来走差异化竞争的路线。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