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8日 02:0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熊丙奇
慢下来,慢下来,这样的劝诫,已经不止一次听到,但是,总是慢不下来,反而,速度越来越快。
朱清时在担任中国科大校长期间,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把中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比作一部高速飞驰的列车,方向错了,但是所有坐在车上的人都不敢跳车。这就已经不是慢下来的问题了,而是必须停下来,掉转方向的问题。但大家的选择依旧是,在这趟沿着错误方向飞奔的列车上,继续狂奔。
大致在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实行大扩招的第三个年头,就有强烈的呼声,要求停止扩招,停止学校大合并、制止学校升格风(从专科升为本科)、改名潮。然而,这样的呼声被淹没在高等教育迅速实现大众化,规模即将逼近世界第一的可喜成就中。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没有停止扩招的步伐,我国大学一直朝着“高大全”的方向疾驰。
高等教育的严重问题,已经不用赘述,而需要深思的是,为何明知有问题,可却慢不下来、停不下来?
须知我国高等教育世界第一的规模(当下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达3000万),是教育部门的骄傲,多年前,在提到中国教育改革成功论时,这就是教育部门的一大证据。另外一大证据是,我国科技论文在2007年已达世界第一,而对这世界第一做出最大贡献的,无疑是身在高校的科研工作者。如果把速度降下来,我们怎能获得“世界第一”的“傲人成就”呢?
同时大学校领导们的升迁,必须让大学发展快起来。就在大家大谈大学要教育家办学、遵循基本的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时,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还是诸多大学治校的口号。各个大学、学院提出的发展目标,无外乎围绕论文、经费、课题、成果、专利——在去年论文数基础上增加三分之一,课题经费翻番,诸如此类。科研成了拍脑袋游戏,急剧增长的数字背后,不出学术不端、学术腐败,才叫做奇迹。
高校巨额欠债,又怎能让大学停下来?早在2006年,有机构就指出,我国高校的贷款总额已超2000亿元,平均到每所大学是1个亿。一些大学,从举办之初,就走规模办学路线,期望学生学费维持学校正常运转不算,还能归还利息、实现学校赢利。对于这些大学,规模就是生命。
用新的快速发展来处理过去快速发展带来的矛盾和危机,是时下的一种通行做法。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时,其中一个理由是延缓高中毕业生就业;2003年起,研究生开始迅速扩招,其中一个理由是解决日益严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近年来,研究生规模已经严重“超载”,但国家继续推行研究生扩招,意图很明显,就是给大学毕业生找个地儿。但这种做法,只是把危机往后推。
在如此众多的利益、问题包围下,要让大学慢下来,实在太难。更要命的是,掌舵的,恰是那些既得利益者——政府部门官员、学校行政领导,他们决定大学的设立、招生规模,以及大学的学科、专业发展,所有的批评声、质疑声,都被挡在了权势和利益的围墙之外。
怎样慢下来,是一个问题。这不能靠官员们的自觉和利益集团的幡然悔悟。
(作者系上海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