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茶马古道飞“彩虹”

2011年07月28日 08:01 来源:经济日报

  6月初,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的90多名党员来到井冈山,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中,设计院党委书记陈刚毅对大家说,“我们要继承革命传统,发扬不怕苦、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陈刚毅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些要求,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答卷。

  主动请缨 不辱使命

  盘旋于青藏高原群山之上的滇藏公路214国道,正是古时的茶马古道。当年的崎岖小道,路况已得到彻底改善。如今,214国道不仅是滇藏最重要的通道,也是藏东地区生产和生活物资的运输线。

  就是这样一条大通道、生命线,前些年却常常被泥石流阻断,当地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安全都受到严重影响。当地群众急切地盼望着能建起一座桥梁,期待着让天堑变通途的那一天到来。

  2002年,原交通部启动援助西藏9个交通重点项目,角笼坝大桥是其中惟一的桥梁项目。该大桥总投资1.1亿元,由湖北省交通厅援助西藏交通厅负责项目建设。层层选拔后,陈刚毅被设计院任命为项目法人,而这并不是陈刚毅第一次主动申请参加援藏项目建设。

  2001年初,湖北省援藏项目湖北大道即将开工建设,得知消息后,陈刚毅第一个报了名。经过细致考察,湖北省交通厅决定由他出任总工程师兼工程技术部主任,带领设计院14名技术骨干奔赴西藏。

  2001年4月,第一次进藏的陈刚毅高原反应强烈。但他顾不上身体不适,放下行囊就马上投入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陈刚毅就和他的同事们创造了西藏城市道路建设历史上路面最宽、建设周期最短、设计标准最高等10个第一。湖北大道被评为全国公路建设优质工程。

  如今,湖北大道两边的人行道彩砖在使用多年后仍光泽如新,这正是陈刚毅和项目部的同志当年精心选料的结果。湖北大道犹如一座无字丰碑,记录着陈刚毅等一批交通人的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

  再次进藏 迎难而上

  2002年4月7日,陈刚毅率角笼坝大桥项目组又一次抵达拉萨。他全身心扑在工作里,夜以继日地翻阅资料、编制文件,天天忙到凌晨三四点,经过50多天的奋战,终于圆满完成了招标任务。

  2003年8月,位于滇藏公路214国道上的角笼坝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西藏地区施工与内陆地区比有很大区别。比如,山南地区早晚温差大,特别是中午和晚上的温差有好几十摄氏度,这在内陆地区是从来都没有碰到过的。”陈刚毅告诉记者,不少行之有效的技术经验都不能在这里使用,必须重新实验、重新摸索,再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指导施工。

  角笼坝大桥施工现场的地质结构十分复杂。按设计方案,在破碎性、风化性玄武岩上采取隧道锚碇方法建桥技术上是否可靠?这是一道难题。如果这个方案不可行,改用巨型混凝土墩重力式锚碇,那投资就得比隧道锚碇高出很多倍。

  面对两种方案,陈刚毅果断提出先进行岩锚模拟试验及单根锚、群锚试验,对整个试验过程进行控制。根据反复试验得出的结论,陈刚毅决定仍采用锚碇设计方案,但在锚碇后面增加了预应力锚索,最终获得成功。这项隧道式预应力复合岩锚锚碇技术的研究及成功应用,在我国桥梁建设领域具有一定的领先水平。

  “陈刚毅是个随和的人,但工作上却非常较真儿。”当时的项目办负责人熊颂宝记得,有一次计量数据出了点小误差,陈刚毅严厉批评了他,当时他想不通。正是由于陈刚毅的严格把关,角笼坝大桥才成为样板工程。大桥的4个锚塞体,技术上本来允许有2毫米的定位误差,但他们硬是将误差控制在了0.1毫米以内。

  坚守岗位 快乐工作

  2003年底,陈刚毅回武汉过春节。这时,他肚子疼的病已拖了半年,妻子陪他到医院检查,确诊是结肠癌中期。

  患病后,陈刚毅把事业看得更重了,“我更真切地感到,没有事业支撑,生命就毫无意义;贡献在岗位上,快乐在工作中。”

  “一天不跟路、桥打交道,就感觉心里好像缺了些什么似的。做父母的都有一种感受,如果你突然之间和自己的孩子们断了联系,你会非常想念。我们搞工程建设的人,对工作也是这种感觉。”陈刚毅说。

  9月,是施工的黄金季节。陈刚毅做完第五次化疗后,第三次回到了角笼坝。他组织大家开展“大战一百天”劳动竞赛,目的就是抢在冬季来临前,完成锚塞体混凝土浇灌、大桥主缆架设、吊索安装等重要工序。

  锚塞体浇灌是一个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关键环节。为了随时掌握浇灌进度和质量,陈刚毅把行李搬到了施工现场。他经常从桥这头走到那头,查看两岸混凝土浇灌的情况,往往一个来回走下来,汗水早已把衣服湿透了。

  在陈刚毅和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8月3日,角笼坝大桥按期完工。

  开通仪式上,车队缓缓驶过。异常虚弱的陈刚毅却没有上车,他要再走一遍心爱的大桥。他一个人静静抚摸着栏杆,一步步走过,345米的大桥走了10多分钟……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