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小企业困境根本在经营成本上升

2011年07月29日 00: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记者文雪梅

  最近,长三角和珠三角小企业资金链紧张、大规模停工或倒闭的传言频现,甚至有人认为当前小企业面临的局面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加艰难。但近日一份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发布的《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查报告否定了“倒闭潮”的说法。

  该报告是在走访浙江省7个城市的94家小企业5家专业市场和12家当地银行、并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对浙江各地2313家小企业进行网上调研后最终形成的。

  报告认为,尽管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小企业正面临成本上升等困境,但是大多数小企业仍在积极经营,并不存在“倒闭潮”。很多小企业表示其经营并不依靠银行贷款,而主要是用自有累积的资金周转及亲友间的借贷。“小企业的资金周转对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并不敏感,小企业也不会直接因为银根收紧而突然倒闭。”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胡晓明强调说。

  报告认为,政府此轮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胀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其影响也是相对的,当然小企业目前确实遇到一些困难,如原材料采购无账期、产成品应收账款账期延长,但这是中型企业信贷资金趋紧后的传导效应,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小企业信贷投入的方式予以缓解小企业的资金压力。一“压”一“张”,可能是当前需要采取的策略。

  报告认为,无论是在2008-2009年宏观调控政策宽松、还是2010年至今政策开始收紧的环境下,小企业经营面临困境的最重要原因都是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其次是人民币升值、用工荒、融资成本高。宏观调控对小企业经营没有直接影响,最根本造成小企业经营困境的还是经营成本因素。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薛兆丰认为,解决中小企业生存困境应双管齐下:一是改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由市场而非政策来决定人民币汇率的浮动,从而使引入型通胀得到有效治理,二是放宽银行融资政策,改善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与此同时,应减免中小民营企业的税负。

  一直以来,银行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融资门槛较高,而近两年货币政策从宽松回归稳健,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前小企业的资金链紧张程度。

  报告显示,浙江小企业通过亲友及民间借贷的份额达50%。而相对应的,以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仅占21%;通过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占7%;另有22%的小企业从未与以上金融机构或个人发生过借贷行为。而小企业的经营和财务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小企业对银行经营成本收入比的贡献较低导致小企业遭遇融资瓶颈。

  此次调研表明,融资可缓解当前小企业面临的经营困境。一要出台小企业信贷扶持政策,鼓励专营小企业信贷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并加强监管,实现专项风险专项管理。二要创新信贷技术,提升小企业信贷的服务能力和效率。三要对小企业税收政策予以优惠,帮助小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针对浙江民间借贷市场较为活跃但不很规范的状况,报告建议,进一步引导民间借贷机构走向阳光化,将民间借贷机构纳入监管体系,减少引发风险的可能。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