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9日 08:49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打水找井 惠农惠民
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北京市昌平区长陵镇城乡共建结硕果
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发挥文明单位在履行社会责任、参与支持首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按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活动的部署和要求,7月1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北京市昌平区长陵镇在慈悲峪村举行了城乡精神文明共建找水打井出水仪式。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办副主任陈韶光同志,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后勤改革与综合管理司副司长陈占国同志,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精神文明办主任侯海生,部直属机关党委纪委副书记、部精神文明办副主任丁志如,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钟自然及北京市昌平区的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了活动并为找水钻井出水揭彩。出水仪式上,长陵镇和慈悲峪村分别向地调局和水环地调中心赠送了锦旗。
长陵镇地处山区,一些村庄缺水状况十分严重,不仅水量不足,而且水质很差,大肠杆菌严重超标,不仅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不便,而且威胁到当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为解决村民的吃水难问题,在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小组、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的关心指导下,在国土资源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和部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9月,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昌平区长陵镇签订了精神文明共建协议。中国地质调查局以城乡共建活动为平台,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长陵镇部署开展了找水打井工程。
从水文地质专业的角度来看,长陵镇是花岗岩侵入体,这类地层历来都被当作找水禁区,勘查施工难度极大。地层浅部风化壳富水性差,深部构造裂隙难于把握。而且工作区附近有解放军某部的雷达和大秦铁路的电气化设施,它们都具有强烈的电磁干扰,物探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地质调查局把工作任务下达给曾荣获“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称号的水环地调中心。该中心接到任务后,迅速成立了长陵镇山区饮水工程项目组,专门抽调了遥感、水文地质、地面物探、钻探、测井、压裂增水等专业的顶级专家组成6个专业小组协同作战。在他们的带领下,遥感及地质人员不畏艰难,全力以赴,携手踏遍青山,展开拉网式调查,不放过富水构造的蛛丝马迹;面对强电磁干扰,物探专家开展专题研究,探索出高密度电法、激发极化结合音频大地电场法的实用物探组合模式;面对不尽人意的出水量,工程人员在超声成像测井的基础上使用了自主研发的清水压裂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0多位技术骨干近两个月的努力,3眼示范井均已成功出水,累计出水量每天510立方米,解决了三个村庄的2600余人的饮水问题。更令人欣喜的是,权威机构出具的水质检测报告显示:南庄村井水中锶含量0.48mg/l,慈悲峪村井水中偏硅酸含量27mg/l,两个村的井水均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地下甘泉!
“清泉一眼福百姓,入地千尺取甘露”。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北京市昌平区长陵镇城乡共建活动结出硕果,使山区群众饮上了地下甘泉,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誉。长陵镇慈悲峪村村民殷文红说:“这水不仅甜在老百姓的嘴里,更是甜在老百姓的心里。我们真是打心眼里高兴、自豪,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老百姓的关爱,也感受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浓浓情意。吃水不忘打井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