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01日 01:4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程亮亮
尽管中国公募基金界从诞生至今不过十余年的历史,但正如中国经济的高速腾飞一样,这个看起来十分年轻的行业已经达到了高度竞争的阶段。面对一片“红海”,大多数中小型基金管理公司开始谋求出路,其中,专户业务成为不少公司的新选择。
营销费用最低
实际上,对于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而言,当前最大的开销就是营销。尤其对于那些较为拮据的中小型基金公司,在面对银行等渠道的“高额盘剥”时,不得不开始谋求不过分依赖渠道的新路径。
众所周知,在当前的中国公募基金界任何一家管理公司,都得和银行打交道。而《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即便是大型的基金管理公司,在和银行渠道接触时都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更何况那些中小型基金管理公司。“不发新产品不行,但是发行的话又是亏本买卖,真是进退两难!”沪上某中小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对记者如此坦言,“渠道抽成太多了。”
如此一来,不少基金管理公司开始将视线转移到一些对渠道依赖相对较少的业务——专户业务。天治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赵玉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中小型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的生存现状十分艰难。发行新产品,对于很多公司而言基本上都是入不敷出,渠道过于强势,资金有限难以招聘到优秀的人才等等,但是不表示未来这些小公司就没有竞争力。”
赵玉彪称,“我们对于公司的长远规划是未来将更多的精力倾斜到专户业务上。专户业务更多的是一对一的服务,对于渠道的依赖程度较轻。这也和我们对于公司发展的理念相契合;要做业绩拉动型的公司,靠专户业绩说话,来走差异化竞争的路线。”
与天治基金一样做出如是方向性改革计划的还有沪上另外一家中小型基金管理公司。该公司高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专户业务的好处就是靠业绩说话,尽管多数基金管理也都是如此,但是传统公募产品对渠道的依赖直接影响到发行规模。专户产品则减少了对渠道的依赖,公司未来的重点也将放在专户业务上。
专户业务之困境
尽管从逻辑上看来,向专户业务倾斜是当前不少中小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无奈且唯一的路线,但是从过往的基金专户运作情况来看,似乎一切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公募基金专户业务运作已经一年有余,但是记者了解到,除去很少的几家公司之外,多数已经在运作的专户业务并没有为投资者带来理想的回报。在不少公司内部曾风行一时的基金经理要求转岗专户的情景也不再上演。事实证明,做惯了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投研团队在转型绝对收益的路上,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当前的情况下,不少中小型基金管理公司尚未取得专户业务的资格。根据监管层的要求,对于开辟专户业务的公司要求甚高。对于转向专户的小型公司而言,不仅需要面对恶劣的市场投资环境,还需要支付操作“绝对收益”优秀人才的高额薪水奖金。
但这一切似乎并不影响他们进军专户的态度。正如赵玉彪所言,资金管理行业永远都是“人才加资金”。这看起来简单,但没有方向,永远都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不过只要基金公司认真坚持,投研团队尽心尽责,专户业务成为主力业务并非神话。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