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02日 00: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严安云
安徽省工商联系统现有行业商会(同业公会、协会)443个,其中省级32个,市级154个,县级179个,乡镇61个,街道17个。为延伸工作手臂,安徽省工商联积极推动在乡镇、街道、园区、市场等建立基层组织,目前共建立基层组织1059个。
行业协会、商会在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986年-2003年艰难起步阶段;2004年-2006年稳步发展阶段,通过多方面的努力,2004年11月,省政府以“皖政办复〔2004〕141号批复”授权省工商联作为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的业务主管单位,获得了历史性突破;2007年到目前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紧接着安徽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行业协会改革发展的意见》,行业协会商会外部环境不断优化,迎来了行业商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安徽省工商联每年以发展近10家行业商会迅速发展。目前,安徽省工商联直属行业商会33个,其中有29个获得独立社团法人资格,正在筹备的行业商会有7个。据不完全统计,安徽省在异地的安徽商会已达41个,安徽异地商会11个。在行业商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徽省工商联加强了行业商会的规范管理工作。制定了《行业商(协)会管理办法》和《行业商(协)会评定办法》,每季度召开一次行业商会秘书长会议,每月召开一次省工商联直属商会常务会长会议,开展行业商会会长述职和年度考评等。
行业商会是行业服务体系的工作实体,具有组织、协调行业发展的重要职能,在推动资源整合、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具体体现在:一是搭建政企沟通平台,促进承接产业转移;二是搭建经贸交流平台,拓展企业市场空间;三是搭建金融服务平台,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四是搭建技术服务平台,提供人才技术服务;五是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反映企业利益诉求;六是引导行业资源整合,推动企业抱团发展;七是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积极探索和创新商会建设
安徽省工商联一直坚持把商会组织建设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商会建设规律,把握商会建设方向,在指导、推动上下工夫,见实效。
(一)加强商会基础性建设。一是建章立制。商会是一个有章程、有政策规范、有法律约束、有组织管理的组织。商会要提高履行章程的自觉意识,才能把商会的事办好。省工商联从每个商会成立之初,对商会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坚持依法治会等方面都提出具体要求。各商会都建立健全一些规章制度。二是加强商会秘书处建设。我们要求每个商会有专门的办公场所,专职秘书长、办事人员,注意提高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和参加保险率。三是做好会员信息统计。完善会员登记和会员信息的统计,完善会员数据库建设,已建有1.2万户的会员信息。四是开展行业统计分析。服装商会自成立以来,就进行行业统计,会员企业每月上报报表,商会汇总后,报有关部门。五是进行行业表彰。省职业经理人、电线电缆、厨具等行业商会都与省工商联联合开展了评选表彰活动,在本行业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创新行业商会的综合评定。为引导行业商(协)会加强自身建设,2010年8月省工商联下发了《安徽省工商联行业商(协)会评定办法》,从基础条件、内部治理、工作绩效、总体评价四个方面对行业商会协会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5A、4A、3A、2A、1A,对连续两年评定达到一定分值的行业商会、异地商会给予授星挂牌,对表现优异的行业商会、异地商会及先进行业商会个人进行表彰;对综合评定成绩较差的行业商会,省工商联将予以重点帮扶。为保证评定的客观性和权威性,省工商联成立了行业商会综合评定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担任,同时邀请登记管理机关、有关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对商会协会进行评价。
(三)建立政商沟通联系机制。在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的推动下,在安徽省贯彻中发16号文件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与商会及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联系制度,由各级工商联负责遴选推荐,形成各级领导干部与商会及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直接交流沟通的工作机制。目前,四大班子联系商会和非公经济人士制度代拟稿已形成,并初步提出28个商会和37名非公经济人士作为四大班子联系点。
(四)加强商会资源的积聚和整合。安徽省工商联充分发挥工商联和商会组织具有联系面广、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强、组织网络比较完善、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特点,着力建立与全国工商联、全国性的行业商会、异地商会,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商会的长期合作联谊机制,建立商会活动与皖江建设有效嫁接的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商会合作共建皖江”活动。积极发挥商会组织的作用,引导和促进民营企业组建投资联盟和战略联盟,推动省内外9家知名徽商企业联合组建了注册资本为12亿元的南翔万商(安徽)物流产业股份公司,推动10家公司共同发起出资30亿元组建了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安徽新安金融集团。组织引导商会与民营企业积极建立各种风险、私募、产业投资资金,鼓励引导商会在融资担保、联保互保等方面的金融创新服务。
(五)推动调解和仲裁同业纠纷和劳资纠纷。仲裁是法律赋予商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省工商联积极在行业商会、广大会员中宣传推广民商事纠纷仲裁工作,组建“安徽省暨合肥市工商联仲裁办事处”和调解中心,建立直属会员、行业商会、异地商会仲裁联络员80多人队伍,民商事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大大加强。芜湖市工商联在芜湖仲裁委授权和支持下,在机关设立了芜湖市工商联仲裁庭,办理案件60余起,有效化解矛盾冲突,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商会建设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安徽省商会组织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业商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生命力和活力问题。行业商会会员在行业中的覆盖面不广,一些行业龙头企业游离于商会之外,行业商会规模偏小,代表性不足,号召力不强;工作机制不健全。商会会长基本上是由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担任,没有精力做商会工作;商会数量与民营经济行业分布相比,还有很多空白点和盲区。
异地商会存在着执行力和班子权威问题,即团结问题。由于异地商会涵盖多个行业,难以选出令大家信服的领导担任商会会长,不利于商会领导班子的团结。为提高商会的执行力、凝聚力,同时也便于处理与政府的关系,很多异地商会倾向于聘请政府离退休人员出任商会秘书长。
基层商会建设难以开展活动,作用发挥不明显。在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民营企业相对较多的乡镇、街道尤其是专业镇组建商会相对容易,商会开展工作相对较好。在经济发展差的乡镇街道难以组建基层组织,即使组建了,也难以开展工作。
各类商会建设的保障机制滞后。一是商会的独立性很难得到保障。在政府控制着重要资源(如土地和资本)配置权和社团双重管理体制下,商会组织不可能完全离开政府而独立生存。商会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政府的赋权和资源分配。商会组织基本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权威基础,一些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包括一些企业并不理解和认同商会的作用。二是经费不足。商会工作经费大多依赖于会员会费,对于规模小的商会经费难以保障,制约着商会的发展。三是缺乏专门人才。从事商会工作既要懂企业管理,又要适应民间中介组织的运营特点,要求相对较高,但由于商会的工资收入缺乏竞争力,社会地位也不显赫,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四是党建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
省民间组织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亟待健全。尽管在皖发12号文件明确提出,工商联要认真履行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职责,支持工商联发挥独特作用,做好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主的商会协会的日常管理工作,与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异地商会的管理和服务。
(作者系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路(左三)在安徽芜湖昊阳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考察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