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02日 01:1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吴丹
在答应导演林奕华重登舞台之前,刘若英甚至不知道自己要演什么。“我跟导演说,无论什么主题、什么角色,都不重要。我只想通过这部舞台剧做两件事情,一是重新找回对表演的热情;二是希望观众走出剧场时能带走一些东西。在一个很难被感动的年代,哪怕收获一分一秒的感动,也是有意义的。”
一个不挑剔角色的演员,一个思路天马行空的导演,在先后淘汰了近10个想法之后,终于嗅到当下社会语境与元代杂剧《西厢记》糅杂出来的气息,并以此衍生出话剧《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下称《在西厢》)。这部戏极具林奕华特色,剧名很长,台词很多,就连创作方法也非常“林奕华”——古典文本只是外衣,其内核,仍是一部“21世纪后花园人格分裂的悲喜闹剧”。
继香港、深圳等地巡演之后,话剧《在西厢》将于8月10日登陆北京,并于9月2日至6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
现代人的心灵后花园
8年前,因为出演林奕华的话剧《半生缘》,刘若英在舞台上找到了表演的魂魄,“之前我不知道表演可以这么有激情。在舞台上,每一场演出都不一样,每一场都有新的想法和变化。”
时隔8年再携手,刘若英因怀念那种无法自拔的激情而生出兴奋与信任——在剧本都没看的前提下,她答应演出,并为此推掉整整3个月的演唱会计划及电影邀约。“我相信他会交出好作品。”很长一段日子,刘若英一边在家中为受伤的腿做中医理疗,一边接林奕华的电话。这个她所信任的、常常奇思妙想的导演,总是抛给她一些古怪的想法,“他有时候想改编《海鸥飞处彩云飞》,有时候又想排现代版《茶花女》。”
林奕华的创作习惯总是先有思路与主题,才有剧本大纲。这一次,身为“微博(http://weibo.com)控”的他根据当下的社会现实想到了新的主题,“一开始还没想到《董西厢》、《会真记》或王实甫的《西厢记》,而是一场又一场豪门与王室大婚引发的社会关注——封建时代门不当户不对的有情人都能终成眷属,但在21世纪的今日,部分的男婚女嫁却要先得公众舆论开放绿灯才能入洞房。”他想表达微博时代的细微心态,围观、焦虑、狂喜、痴迷、起哄、失落……
于是,7.2万字的《在西厢》,事实上就是一个跟微博、婚恋有关的多维度戏剧。刘若英饰演的“红娘”乃《西厢记》中崔莺莺的丫鬟。这个现代版的“红娘”在新戏中变为一身侠气的女秘书,她暗恋老板张生,张生却爱慕名媛崔莺莺,无奈之下,红娘只有埋藏自己的情感,出谋献策帮助张生娶得美人归。
就像林奕华过去的戏剧一样,《在西厢》十分紧凑,空间跳跃,戏中有戏,甚至同一个人物有着不同的分身,令这部长达3小时的戏显出一种淋漓的节奏感。演员们的对白很多,语言节奏既急促又冗长,而这些对白通常并非为了开展剧情,而是对某个事情、议题作辩证,角色固然会发问,甚至会自问。对事情、议题常提出辩证问答,似乎是林奕华的某种执着,但又并不沉闷。
他将13种西厢式人格对位于现代人的生活细节,解构西厢中的人性欲望,也解读着这个热闹非凡的微博时代:人人都在窥探他人,也都在渴望被关注,人人都想建立自己的影响力,都希望在这个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而这些,正是现代人心灵后花园的真切写照。
唤醒爱与认知
“我想我是嫁不出去了。”一开幕,独自站在舞台上的刘若英,用平静的语气如此喃喃自语。这是《在西厢》全剧的第一句话,也预示着这部戏的另一个关键词,婚恋。
在这部戏中,刘若英似乎又回到自己“结婚狂”的路上。她主演过很多与婚恋相关的影视作品,从《粉红女郎》到《新结婚时代》,直至这部为她量身打造的《在西厢》,皆触及当下都市男女所焦虑的话题——情感、婚恋、家庭。
“我们的剧本里有一幕叫做‘爱在围观的时代’。就是说,两个人关起门来相处得挺好,但一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就变得复杂起来。每一对恋人都不单单是双方在一起,而是两个家庭、两种社会关系结合在一起,从这中间再去看到彼此,就变得很困难。”在刘若英眼中,所谓门当户对,不是彼此的身份财产如何匹配,“重要的是两个人对于未来的生活方式与展望是否一致。”在现实生活中当了无数次红娘的刘若英,在新剧中要演出“红娘”纠结的内心戏,更要在幻想与现实中不断游离。
“其实,这出戏就像一本杂志。里面包含了人际关系、社会话题、感情婚姻,很丰富。”林奕华希望这部戏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给予不同观众不同的感悟,“希望通过《在西厢》唤醒人们对爱与幸福的认知。原创戏剧最大的使命,是让观众重新意识到生命需要不断被创造。”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