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个贷全面收紧 沪限购令加码再施压

2011年08月02日 01:1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曹金玲

  银行信贷持续收紧,资金成本居高不下,各家银行在个人按揭贷款领域继续维持“紧缩”。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房贷优惠政策几乎难觅踪影,个别中小银行甚至已暂停房贷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而上海“限购令”的加码,对房产交易和房贷更将产生进一步压力。

  而在分析人士看来,包括中小企业贷款在内的零售贷款业务有望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限购令”加码 房贷持续收紧

  商业银行在房地产相关领域的贷款增速持续回落。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新增人民币房地产贷款约7912亿元。其中,购房贷款累计新增5815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8.5%,比一季度末回落4.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贷则新增2098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3.7%,比一季度末回落3.8个百分点。

  据本报记者多方了解,目前在上海地区,包括工农中建四大行、中信银行、上海银行等在内的大部分银行,均在首套房贷上执行首付比例三成、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政策;但农业银行方面还可以针对“本行原有优质客户”提供首套房贷9.5折利率优惠。

  同时,鉴于资金面紧张和信贷投放的不同倾向性,个别股份制银行已开始执行首套房贷首付三成、利率上浮10%的政策,二套房贷则要求首付六成、利率上浮20%甚至更高。

  近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11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指出,要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防控,对商业用房抵押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非住房类贷款要加强管理,加大对假合同、假按揭等违规行为和转按揭、加按揭等做法的打击力度。

  “银行对房贷的普遍收紧主要由于信贷额度限制,而且仍有一些银行提供房贷利率折扣的前提是提供一定数额存款、购买相应理财产品或提高首付比例。”一家国有大行上海分行个金部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现在二套房贷则按照规定的首付六成、基准利率上浮10%操作。

  但该国有大行人士同时透露,除了对首套房贷有所鼓励,二套房贷客户实际上已经非常之少。“而上海楼市‘限购令’再次加码,暂停非上海户籍一次性补交税单购房,这会对房产交易量和房贷进一步产生影响。”

  近日,上海市各区县房地产交易中心陆续收到《关于加强本市商品住房销售行为监管严格执行住房限售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非上海户籍居民家庭持《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购房的,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日期须符合“自购房之日起算的前2年内累计缴纳满12个月”的规定,补缴的不予认可。

  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上半年上海二手房的成交中有三成以上是外地居民,所以此次对“限购令”的加码对外地投资购房者打压力度十分明显。

  信贷需适度“松绑”?

  本报记者从多位银行人士处获悉,央行接连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上信贷额度的严格控制,商业银行正将更多资金投向利率水平更高的领域,比如一些中小银行致力于中小企业服务,暂停部分个贷业务。

  据了解,目前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明确暂停开展住房按揭和个人消费类贷款业务,而贷款年限较短、利率水平更高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则仍受理。

  “贷款额度依然非常紧张,”兴业银行上海某支行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坦言,“房贷和个人消费贷款都已经停止受理,个人经营性贷款利率一般在基准利率上上浮20%,但如果客户能提供贷款资金总量20%的存款,则可以申请基准利率。”

  长江证券分析师陈志华近日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零售贷款业务有望成为新利润增长点。

  “个人和中小企业议价能力较弱,零售贷款收益率较高,且发展零售贷款有利于降低贷款集中度,减小信贷系统性风险。”报告指出,“在未来信贷规模增长平稳的情况下,调整信贷结构,发展息差水平较高的零售贷款业务将成为利润增长的重要手段,包括中小企业贷款的零售贷款业务将成为未来银行的决战之地。”

  央行数据也显示,上半年中小企业贷款(含票据贴现)累计新增1.58万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64.5%,比一季度末提高1.6个百分点,余额同比增长18.2%。其中,小企业上半年累计新增贷款8659亿元。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日前则表示,今年资金市场供求关系非常紧张,民营经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领域等需求仍然旺盛,但信贷供给却大幅收缩、贷款利率大幅上升。“按照目前态势,全年新增信贷量应在7万亿元。”他说。

  “所以,在资金难以获得的情况下,‘影子银行’快速发展,”连平表示,投资收益差、汇差,再加上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使得上半年境外资本加速流入,帮助那些想要获得融资却难以获得贷款的企业和项目,这会给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带来挑战。

  在应对境外资本加速流入方面,连平提出,下半年货币供应要在适度水平,M2增速应该基本达到16%,银行对小企业、保障房等信贷投放要适当加快,而央行对冲力度要适当减缓,避免市场由于流动性过紧而多度攀高。

  “此外,还要让经济增速降到合理水平,投资需求不能过于旺盛,同时加快直接融资发展。”连平还表示,要使境内货币供应和流动性情况对需求适当加以满足,从而形成对境外流入资本的挤出效应。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第一财经日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