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大师无力打假 百元贴花陶瓷售价上万

2011年08月02日 03:3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于垚峰

  “瓷都”景德镇艺术陶瓷市场正受到赝品的冲击。《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大师作品被“贴花”成批生产,制作一件赝品,成本还不到100元。

   据了解,目前景德镇从事瓷画工作的人有3万多,其中仅有国家级大师50人,省级大师119名(其中23名已晋升为国家级大师)。国家级大师的作品起步价至少10万元以上。这样的赝品大量充斥市场,标价上万元。有的赝品甚至直接进入拍卖会,以数十万价格成交。

   接受采访的部分大师表示,自己年岁已高,无力打假;而景德镇瓷业的管理机构景德镇瓷局表示,全镇陶瓷企业和作坊共计40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打假会“顾此失彼”。

   杂草丛生的景德镇艺术陶瓷市场,如何清理?

  大师作品 复制品只值几百元

   7月24日,武汉游客赵东明在“瓷都”景德镇旅游,特意前往景德镇著名的陶瓷街——连社北路陶瓷街,准备购买一件陶瓷作品。挑来挑去,赵东明最终被销售员极力推荐的一个瓷盘吸引了。

   销售员称,这个瓷盘是国家级大师王锡良先生的作品,极具收藏价值,价格也不贵,只需16000元。“这要摆放在家里,立刻将您家的档次提高了。”

   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副所长刘伟介绍,在陶瓷界,“大师”是一个荣誉称号,分为国家级和省级,“国家级大师”是最高的荣誉称呼。王锡良是景德镇第一批被授予 “国家级大师”称号的艺术家,堪称景德镇陶瓷界的泰斗。

   “国家级大师的作品”还是吸引了赵东明,在销售员作了“确保是真品,并且有收藏证书”的承诺之后,赵东明以11000元买下。

   “这个绝对是贴花作品,也就是王锡良老师在画出一个模板后,成批生产的复制品。”刘伟说,“11000元的价格怎么可能买到王锡良的作品,现在市场上王先生的作品起步价至少在十万以上,不可能有这么低的价格”。

   刘伟称,大师作品贴花成批生产,一般在几百元左右。

   “现在景德镇从事瓷画工作的人有3万多,有一些中青年工艺美术师为了走捷径,让自己的学生,或者是请别人代画作品,最后署上名字,当自己的作品卖。”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了了亭负责人李申盛称,还有一些机构和商家,打着大师的旗号,开发礼品瓷,谋取暴利。

  赝品暴利 大师频被仿冒

   戴荣华刚刚送走一位抱着瓷瓶请他鉴定的收藏者,又有一位中年男子抱着个花瓶来请他做鉴定,结果也如前者一样,是个假的。

   戴荣华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景德镇陶瓷界有着较高声誉,其作品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戴荣华说,三天两头就有人找他鉴定作品,问是不是他画的。

   景德镇国贸大厦里一名店主冯建国说,这个大厦里有几百户陶瓷商家,其中有不少在卖大师名家的作品,只不过有的偷偷卖,有的则明目张胆地摆出来。“他们往往利用买家‘捡漏’的心理,用低于市场的价格进行销售。”

   冯建国介绍,市场里一个他熟知的同行就在卖戴荣华的作品,一件100件(注:“件”是景德镇陶瓷独有的标准单位)的瓷瓶,售价在一万元以上,而制作这样一件赝品,成本不到100元,一天可以做好几个。

   “景德镇陶瓷制作有一半以上是家庭作坊式的,这些人模仿名家作品,通常在深夜制作好,不少作品足可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一般人难以分辨。”冯建国说,由于一个瓷瓶就可以获利百倍,加之打击力度不够大,因此制假者前赴后继。

   据李申盛介绍,目前市场上流传的大师作品,分为“精品”和“普品”,其中普品占80%左右。戴荣华一件100件的普通瓷瓶,目前市场价至少在十万以上。

   对于市场上存在的假冒作品,戴荣华表示“无力打假”。他说,现在自己年岁已高,每个月差不多只能画一个瓶子,没有精力打假,“如果在拍卖会上发现了,还是会去处理一下”。

   戴荣华说,在2009年的广东嘉德拍卖会和当年的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分别有两件假冒他的作品参加拍卖,他发现之后及时制止了。而在2010年的景德镇陶瓷拍卖会上,有一件假冒他的人物瓷板画则被当作真品拍卖了。

   戴荣华说,当时他在外出差,未能及时发现,这件假作品被人以18万元的价格拍下。

   事实上,不少名家大师对市场上频频出现的赝品已经见怪不怪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涂序生认为,这种现象自古至今,在任何一个艺术领域都是存在的。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所长赖德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在一个月以前,他们通过当地公安机关,抓获了一个假冒他作品的商家。

   “这个人已经具备了很好的绘画工艺,但是自己的绘画作品价格太低,因此盗用我的名号。”赖德全表示,同样一幅作品,如果当作他的作品卖,价格往往要翻100倍以上。

  艺术掺水 大师也“推波助澜”

  景德镇因瓷闻名,每年吸引的游客超过千万。2010年景德镇旅游人数为1324.59万人次,带来直接旅游收入62.222亿元。

   采购陶瓷是旅游的重点项目。在景德镇著名的景点之一——古窖,在每一个陶瓷生产表演区内,都会有一个陶瓷商店,里面摆放着茶器、餐器等日用瓷和瓷瓶、瓷板画等艺术瓷,大部分艺术瓷均为里面的员工所作。

   7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古窖。在参观完“立胚、削胚、上釉”等环节后,就被讲解员带入一个陶瓷商店,里面游客络绎不绝,不少人已经开始选购陶瓷产品。

   一位游客看中了一件标价16800元的青花瓷瓶,销售员称这是景区一位80多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老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已经很实惠了。

   这位游客还价相当老辣,直接去掉后面“0”,还价1680元,销售员连连摇头,表示最低3000元,否则不卖。最终,这名游客以3000元买下了这个瓷瓶。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景德镇的景区,瓷器的价格大多是虚高,特别是艺术瓷。日用瓷如茶器、餐器等,售价一般都是几百元。“而艺术瓷,标价动辄上万,这其中有很大的水份,往往只需原价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

   日前频频在各大媒体上投放广告的某“纪念瓷盘”,号称由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宁钢主创设计制作,绝版发行1921套,每套售价59600元。

   宁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类商业作品,有时候也是受朋友之托,迫于无奈才创作的,实在疲于应付。他声明说,这个瓷盘仅仅是他设计的,此后和他没有半点关系。

   对于这样一件作品,是否具有收藏价格?值不值59600元?李申盛认为,由一个普通绘画工作者绘成的作品,仅仅是和名家沾上了点边,断不能值这么高的价格。

  解决之道 可借鉴经纪人制度

   景德镇大大小小的陶瓷市场十多个,据从事陶瓷自动酒具行业十年以上的吴胜利介绍,他计算目前有名有姓的陶瓷市场就有13个。

   在景德镇人民广场一带,分布着国贸、金昌利、华阳、陶瓷大世界及莲社北路、红店街等市场。这些市场中,有以中高档日用瓷为主的,有以走量批发为主的中低档陶瓷市场,还有以精品艺术瓷为单一经营内容的市场。

   景德镇陶瓷市场多,但也不乏欺诈顾客、以次充好的混乱现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金昌利陶瓷市场二楼一家陶瓷店。记者咨询是否有艺术瓷时,店主将记者带进里间的一个小屋,五六平方米的小间里,墙壁上、地上都摆放了各种各样的瓷瓶。

   “这是省高级工艺师徐雪斌的作品,12000元一件,绝对物超所值。”店主指着一个约200件的瓷瓶说。除此之外,还有市高级工艺美术师邵仁东等的作品,都有收藏证书。

   7月28日,记者通过电话向徐雪斌的岳父核实 (注:徐雪斌为聋哑人),他表示此店销售的徐雪斌作品为假冒产品。徐的岳父说,他们自己在国贸大厦自己开了经营店,不会在其他店里销售自己的作品。

   在经营精品艺术瓷的陶瓷大世界里,聚集着许多景德镇的中青年陶瓷艺术家,他们成立单一的工作室,自己创作,自己营销。

   在一家名为“黑白灰”的工作室,一位营销员指着墙上的一幅瓷板画称,现在这幅售价36000元,5年之后,它的价格将达到10万元。

   “凭什么五年后能卖十万?谁来收?到时候卖回给这位工艺师,他能要吗?”李申盛认为,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销售行为。

   在另一家工作室里,一位中年女子正在瓷瓶上作画。记者咨询此工作室的作品是否作为该工艺美术师亲手创作,她说作品均是她丈夫创作的,她刚才只是在擦洗瓷瓶上的墨汁。

   据长期生活在此的一位居民介绍,有不少工艺师都让家属或学生代画,最后只署上他的名字。

   刘伟表示,现在景德镇也有一些中青年艺术家,他们为了来钱快,急功近利,让学生代为创作,最后署名销售。“这样长久不了,到最后只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景德镇陶瓷学院客座教授鲍杰军认为,针对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以及价格虚高等情况,需要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同时,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需要谨慎,特别是数万元的产品,更要明辩真伪。

   鲍杰军还表示,艺术品的价值往往无法直接作出认定,景德镇有几百位高级工艺美术师,他们的作品都是自己创作、自己定价出售。景德镇的艺术瓷市场,尚缺乏良好的市场机制,要借鉴国外的一些方法,建立经纪人制度,让代理人负责艺术家作品的营销。

   对于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作为景德镇瓷业的管理机构——景德镇瓷局也相当无奈。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景德镇共有大大小小的陶瓷企业和作坊40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占全市人口的20%,数量之大,管理上难免顾此失彼。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