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公信力拯救地方债危机(观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4 02:45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最近各地方政府陆续公布辖区地方债务余额。北京的审计表明,截至2010年末,北京市和区(县)两级政府性债务余额为3745.45亿元,与综合财力相比,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为61.71%。山东的数据表明,山东省(不含青岛)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752.19亿元,债务率达46.15%。

  从北京、山东两地的情况来看,地方债偿还虽然也有过多依赖土地收入的“通病”,但两地政府债务问题不算沉重,不仅低于全国的70.5%,也远远低于80%-120%的国际风险警戒线。

  笔者也以为,中国政府债务水平远远低于西方国家,而且这些政府债务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在财政收入上有较高的回报。而西方是公共财政,多用于教育、科研、社保等领域,基本上没有回报。因此,中国的“投资”财政与西方的公共财政模式相比,债务问题要容易解决得多。

  不过,尽管问题不严重,但市场似乎并不认可。最近云南省云投集团的重组就引发了债市动荡,根本原因就在于市场对地方债务的偿还能力失去了信心。在国际上,也有不少专家把地方债当作看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由头。

  从披露的情况来看,云投集团重组是云南省促进能源投资的一个战略举措,并非市场上担心的转移优质资产,然后以优质资产重新发债的行为,或者重组是债务违约的先兆。

  原本一个正常的市场行为,却引发了债权市场恐慌性抛售,实际上折射出了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不信任。

  因此,笔者以为,要解决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避免给市场带来恐慌,不仅要完善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体制、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约束,还要把加强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作为解决地方债务问题的重要途径。如果市场缺乏对地方政府应有的信任和信心,这意味着今后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成本将更高、条件更为苛刻,从而容易进入一个债务愈加沉重的恶性循环,试图以欠新债还旧债的模式也将行不通。融资上的不可持续性,必将使债务问题急速恶化。

  地方政府要重塑公信力,一方面要求地方政府在推动企业重组、上市融资或发债的过程中,加强和完善信息披露,避免市场对政府行为的误读。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其他行政行为中也要做到依法行政、取信于民。唯有赢得公众的信任和信心,地方债务问题才能避免走入债务的恶性循环,顺利地走出债务的“泥潭”。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