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阳光私募:调整市凸显投资亮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5 07:47 来源: 经济日报

  7月底,上证指数收于2701.73点,单月下跌2.18%。公募基金中,7月可比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0.65%,约6成实现正收益,收益最高者净值增长率未超过10%。

  弱市中私募基金的表现可圈可点:据统计,截至7月22日在披露最新净值的784只可比非结构化私募基金中,平均收益率为3.63%,整体跑赢大盘。从整体表现来看,多数私募基金表现出色,784只产品中近9成实现了正收益,其中有34只收益率达到10%以上;以今年以来62.35%收益稳坐私募榜首的“紫石结构化1期”近一个月又赢得20.39%的净值增长。

  就近期市场表现来看,私募基金在跑赢大盘的同时,也跑赢了公募基金。

  特点鲜明

  进入门槛较高

  所谓私募,是相对公募而言的。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募”的环节:发行方式上,公募基金是面向广大公众公开发行的,而私募基金则是通过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售募集资金。

  私募基金在具体运作上与公募基金还有几点不同:

  信息披露要求不同。公募基金对信息披露要求非常严格,其投资目标、投资组合等信息都要披露。而私募基金则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很低,具有较强的保密性;

  投资限制不同。公募基金在投资品种、投资比例、投资与基金类型的匹配上有严格的限制,而私募基金的投资限制完全由协议约定;

  业绩报酬不同。公募基金不提取业绩报酬,只收取管理费。而私募基金则收取业绩报酬,收取管理费。

  这些特点使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相比,更具灵活操作、攻守自如的优势。据国金证券数据显示,以3年为考察期,沪深300指数累计上涨约8%,震荡幅度接近80%;而可统计收益的132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剔除掉业绩报酬后平均收益上涨30.62%,平均相对指数超额收益达28.19%。

  自2004年2月深国投推出“赤子之心”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来,私募基金得到高速发展。据朝阳永续私募数据库统计,截至今年7月28日,我国共发行1170只非结构化产品,886只结构化产品。而其中今年新成立的产品多达417只,其中非结构化的有230只,结构化的187只。

  作为普通的投资者,很多人对私募基金不太了解,甚至将它和地下钱庄混淆。其实借助信托公司平台发行的阳光私募基金,经过监管机构备案,资金实现了第三方银行托管,也定期出具业绩报告,在保证私募认购者的资金安全以及运营的规范化、透明化方面,已经接近于公募基金。

  一般而言,私募基金的进入门槛比较高,一般最低为100万元,因此可以主要锁定高端客户。对于一般工薪族而言,的确显得可望而不可及。而近来一些券商发行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将购买门槛降至10万元甚至是5万元,使得更多有一定积蓄的工薪族可以“尝鲜”这种高端理财产品。

  三条渠道

  购买还需谨慎

  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私募基金为投资者防范风险、锁定收益的优势更加显现出来,使之成为理财的又一选择。业内人士介绍了几种购买私募基金的渠道。

  购买渠道之一:去信托公司直接购买。可查询在信托公司发行的阳光私募基金是否有产品正在发售,发售档期、产品性质、如何购买等。优点是可以在该信托旗下的几个正在发售的私募基金中选择,缺点是不知何时有产品发售,而且购买时必须去当地,信托公司一般集中在大城市。

  购买渠道之二:去私募公司直接购买。查找到要买的私募基金后,去该私募基金的公司所在地直接购买。优点是可以和私募基金公司的人员面对面地接触,有直观的印象;缺点是只能买到该私募公司一家的产品,无从比较。目前国内的私募基金公司也大多位于大城市。

  购买渠道之三:去第三方的理财公司购买。目前国内也有第三方理财公司代理阳光私募基金的销售。有的公司代理的产品比较全面,从业人员也都是理财业内人士,还有一些第三方理财公司本身就是研究机构或者是行业协会等。这种渠道的优点是可以购买到多家的阳光私募基金,缺点是此类公司数目不多,也需要付出沟通的时间和通讯成本等。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对于私募基金的具体选择,投资者首先要了解自身需求,清楚自己的投资目标、投资周期、风险承受程度等;其次还要对私募基金产品做好功课,包括私募基金公司的实力、基金经理人的素质以及投资业绩等相关指标。在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容指标后,投资者再来确定自己的投资组合。

  规则不同

  收益差距较大

  阳光私募基金按照产品属性分为结构化产品和非结构化产品。

  私募结构化产品通常分为优先、一般两层结构,其中优先投资者享受产品到期后的预期固定收益,年预期收益率一般为5%至10%。由一般投资者的资金来保证优先投资者的本金和预期固定收益,而一般投资者在承担风险的同时则享受预期固定收益之上的投资收益。如果出现投资亏损,则将一般投资者的资金垫付给优先投资者。产品运作时,会设立数量化警戒、止损指标,由电子化监控系统实时盯盘,如果产品净值触及警戒线,则开始抛售证券,强行止损,以保障优先投资者的本金及收益。

  一般投资者多数情况下为私募基金的投资管理顾问公司或者基金经理本人,需要实际出资参与信托产品;一般的出资额须占到优先受益人总投资额的50%。由于有一般投资者的资金作为“安全垫”,私募结构化产品对于追求固定收益的客户而言更有保障。

  而非结构化产品类似股票型或者偏股型的基金,信托与私募基金公司不承诺收益,即基金认购者需要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及享受大部分的投资收益。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盈利模式通常是“2—20”收费模式,即收取总资金2%左右的管理费和投资盈利部分的20%作为佣金收入。这种2-20收费模式是国际上比较通行的,著名的美国索罗斯基金、老虎基金、香港惠理基金等都采用这种收费模式。

  根据朝阳永续私募数据统计,截至8月1日,存续中的结构化产品和非结构化产品总数为1576只。

  从产品设计的“游戏规则”可以看出,和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的业绩对其具有更直接的激励作用。因此,私募基金的操作风格普遍较公募基金激进,业绩分化现象也比较严重。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结构化产品今年产品收益率最高达到38.92%,最低的为-29.24%;非结构化产品收益率最高达到20.13%,最低的为-40.95%。

  另外,数据显示,由于今年上半年的股市持续低迷,截至6月底,在可统计净值的731只阳光私募基金中,有将近250只跌破面值,有7只净值跌破0.7元。而在公募基金中,最大的跌幅也仅为19.91%。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持续调整,使一些私募公司在投研、产品、管理等方面滞后的问题集中暴露出来。

  风格差异

  投资各有偏好

  对投资者来说,一般而言,投资私募基金比投资公募基金需要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比公募基金,投资阳光私募基金需要比较高的资金门槛、支付比较多的成本(不仅有100万元的起点门槛,还有1%的申购费用和20%的业绩提成),也要承受更大的风险。

  A股市场大幅调整过后,有近8成私募基金对下半年A股市场行情较为乐观。据私募排排网对全国60多家私募公司的问卷调查显示,79.41%私募基金对下半年行情乐观,20.59%私募基金持中性态度。

  各私募基金的投资风格、投资理念各不相同,看好的板块大相径庭。但总体来看,消费、医药和金融仍最受私募基金青睐,各有50%、25%和21.88%的私募基金将其作为重点配置对象;银行业、新兴产业、地产业紧随其后,各有15.63%私募看好;而保障性住房概念和制造业被12.5%私募所看好。

  除此之外,私募基金重点关注的板块还有资源、制造、化工、能源、有色、水利、高铁、重组、家电、军工、科技、电子、信息技术等。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的披露,多家私募基金公司纷纷加大了投研力度,力求寻找业绩超预期的上市公司。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