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调结构任重道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8 01:2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蒋飞

  “20年来,悲观的人永远悲观,乐观的人永远乐观,最后总是悲观的人是错的,不过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一家国际PE的中国区负责人日前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4年前在深圳,一位极富个人魅力、文笔饱含激情的基金经理也曾有过类似观点。

  当二级市场一片晦暗的时候,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人似乎可以作壁上观。由于募集资金的周期长达5到10年,他们较少会受到流动性收紧的影响,短期的市场波动更是与他们绝缘;相反,不断走低的估值反而降低了私营企业家对报价的预期,从而给私募基金获取更高收益打下基础。

  不管我们持何种态度,经济本身的矛盾都在那里。居住在大城市的中产家庭看不到农村的凋敝,花着父母的钱游历欧洲的小留学生理解不了重庆的贫困生拿到北大文凭却付不起几千块钱的学费,垄断国企的领导人也当然不会有中小企业主四处筹钱的烦恼。社会资源显然存在着严重的“错配”,至少是配置效率低下。

  保增长是必须建立在调结构基础之上的。但现实的矛盾却使宏观政策要在二者之间找到均衡越来越不容易。通胀仿佛一架人梯,当它层层叠叠越叠越高的时候,观众不由得为最高处的人捏一把汗——保持平衡该多难啊。原本市场预计6、7月份的CPI会出现拐点,现在看来良好的预期肯定落空,政策制定者还得继续高位踩钢丝。物价不断上涨伤害最多的是中低收入者,控制通胀的紧缩政策却又伤害了中小企业与就业,与增加居民收入的既定目标背道而驰。

  在短期内,宏观政策对于上面几个例子中微观个体命运的改变束手无策。

  尽管7月份的宏观数据或许有积极的因素,例如M2同比增幅已经在下滑,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已经达到历史高位,但通胀形势使得经济管理者仍然不会放松紧缩政策,本周市场或再迎来加息窗口。到了这个份上,已经有不少投资者认为“熊态已现”。如果将其作为反向指标,或许也可以认为反弹不远了。

  但是短线的技术反弹改变不了根本的矛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真正触及底层的改革。如果能在资源无限向中央集中的举国体制上打出缺口,为地方政府、社会底层、广大的农村创造利用社会资源进行自我发展的途径,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仍将带来无穷的增长动力。这应该是“调结构”的终极意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