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消费服务业或成投资新“蓝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8 04:18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消费服务业或成投资新“蓝海”

  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称通胀已经见顶

  A19~A22

  策划:翁晓鹏 统筹:徐靖

  文/记者徐靖、陈丽莉、曾艳珠

  图/记者龙成通

  编者按:

  随着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加剧。而放眼国内,通胀依然高企,紧缩政策依然看不出有松动的迹象。在各类经济因素错综复杂的局面下,宏观经济走势究竟路向何方?中小企业主如何走出融资困境?普通市民又如何获得更好的保障?

  今天,本报“财富汇”版推出系列报道,从投资理财、企业融资以及个人保险等多个层面,围绕近期热点进行深入报道分析。

  担忧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全球股市哀鸿遍野,上证综指上周五盘中更是创下今年以来的调整新低2605点,紧接着,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在历史上首次“被降级”。这一系列的振荡,让投资者对市场前景更加迷茫。面临通胀风险的资本市场究竟如何把握?在经济因素日趋复杂的当下,又如何把握投资机会?前日,著名财经人物、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来到佛山,为本地投资者支招。

  龚方雄认为,下一个十年,金融、消费等主题相关的服务业,将是投资理财的新“蓝海”。

  短期分析:现在的情况跟2008年差不多

  龚方雄表示,目前,中国的通胀已经见顶,并逐步趋于回落,预计到下半年,通胀压力将得到进一步缓解,紧缩政策也随之进入尾声。但与此同时,欧美股市接连崩盘,尤其美国股市,过去十天中有九天下跌,美国的主权信用等级也在历史上首次被下调。种种信号都预示着,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陷入二次衰退的可能性在增大。

  “一方面,国内通胀压力缓解,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大。”龚方雄表示,这将为政府推出财政刺激政策提供很好的背景。

  “现在的情况跟2008年差不多,国内的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有这种认识。”龚方雄回忆说,在2008年的七八月份,中国的通胀压力同样非常大,但是西方金融危机一来,马上就从通胀变成通缩。在他看来,现在应该担心的不是通胀,而是经济下行的风险。“现在很多中小企业的日子已经很难过了,甚至有些企业主说比2008年还要紧张,根本借不到钱。”

  龚方雄表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进一步紧缩,那么中国经济就有可能会面临“硬着陆”的风险。

  长期预测:中国要“大富”需靠全面创新

  “小富靠勤奋,中富靠运气,大富则要靠智慧。”龚方雄认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中富”的阶段。进一步实现“大富”,进而成功进入发达经济体,这将是中国下一个十年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如何实现“大富”?这就要靠智慧,靠创新。龚方雄认为,目前中国面临三个瓶颈,即品牌、技术以及自身所能掌控的资源。而这三个东西,都是要靠创新、靠高科技、靠智慧才能取得的。“这个创新不单单是产品创新、品牌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和宏观经济层面的制度创新。”

  龚方雄预测,如果中国能很好地解决创新这一课题,那么按照年均8%的复合增长率计算,再考虑到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不断升值,那么十年之后,中国的经济规模将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投资建议:

  看好医疗金融两大服务业

  在龚方雄看来,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主要有两个,一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进出口贸易的突飞猛进。二是自从1999年住房改革之后引爆的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

  那么,下一个十年,中国经济又靠什么行业来引领?对此,龚方雄给出答案,那就是消费服务业。目前,中国的服务业占GDP比重不到40%,而美国则是82%。龚方雄尤其看好医疗与金融这两个行业,人们的收入在增长,而人口结构又在不断老化,同时随着人们医疗观念的转变,对健康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这些利好因素都会使得医疗行业蕴藏极为丰富的投资机会。

  金融行业同样是一个朝阳产业。龚方雄表示,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占到总融资规模的60%,而中国的这一比例仅有不到20%。“如果金融市场发达,那么企业就会直接找资本市场要钱,而不是找银行要贷款”。

  热点回应:

  NO.1:外贸企业如何转型,寻找新一轮发展机会?

  回应:要么向上游走要么转换市场

  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令不少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对此,龚方雄认为,包括佛山在内的众多出口企业,可以考虑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向产业链的上游走。其次是转换市场,瞄准内需,开拓国内市场。

  龚方雄同时表示,如果出口企业短时间内不能直接转换到内部市场,则可以更多关注新兴市场,同时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也会升值,这将有利于中国产品的出口。

  NO.2:地方融资平台会否出事?

  回应:不用过于担心

  从2008年开始,中国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从1.5万亿元暴增至现在的10万亿元左右。随着今年6月份,云南高速公路建设融资平台近千亿贷款“违约”风波被披露,地方融资平台可能引发的系统风险便受到高度关注。不过,龚方雄却认为,中国的地方融资平台“不可能出事”。

  龚方雄表示,目前我国发行的国债规模仅占GDP比重的20%左右,而欧美等国的国债几乎与GDP持平。那么这笔地方债若由国家兜底,地方债加上国债的总规模,占GDP的比重也只有45%,不会产生什么大问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