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京沪粤GDP增速趋缓 经济发展方式或转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9 16:3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京沪粤GDP增速趋缓经济发展方式或转型

  2011年上半年,北京市GDP同比增长8%,上海市GDP同比增长8.4%,浙江省GDP同比增长9.9%,分列全国增速排名倒数第一、倒数第二及倒数第三。其中,北京市和上海市均低于全国9.6%的平均增速,浙江省增速则是同比下降3.1%。昔日的GDP“领头羊”如今纷纷“掉队”,这样的新变化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转型时代,GDP增速趋缓释放了哪些信号?

  增速放缓 西高东低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全国经济运行数据后,各地也相继公布了各自的经济“半年报”。从各省份数据来看,多数省份上半年GDP增速均高于全国9.6%的平均水平,并且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明显快于东部地区。值得注意的是,与全国增速放缓的趋势一致,与去年同期相比,各地经济也在为经济结构调整而“有计划”地放缓经济发展节奏。

  区域“变奏”:中西部增速加快

  根据目前公开的数据,仅GDP增速这一项指标来看,天津以16.6%的增速在19个城市中拔得头筹,而其“邻居”北京则以8%位列最末,这也是天津GDP增速首次夺得“全国冠军”。

  绝大多数省市上半年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9.6%的平均水平,但呈现出清晰的“西高东低”走势:京、沪、粤、深增速放缓,均低于10%,而湖南、湖北和江西、山西等中部省市的经济增速均高于13%,“西部明星”内蒙古的表现也非常亮眼,以16.5%的增速居于全国第二。

  虽然在各产业增长速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货币信贷余额等几个核心经济运行指标上,全国各省市各有特点,但总的来看,今年上半年这种区域经济的“变奏曲”渐渐打破了由东部地区、珠三角地区等唱主角的传统格局,中部和西部崛起态势明显。

  新疆在今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中,多项指标都非常抢眼,进出口总额、信贷增速和财政支出均拔得头筹。截至6月末,新疆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737.3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552.58亿元,增长28.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3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GDP增速并不代表一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但能说明区域经济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各地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此外,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较快,一方面得益于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也受益于国家一系列扶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

  同时,记者也注意到,受国际经济形势恢复缓慢,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结合自身发展计划的不同,一些省市的经济增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落,例如海南、宁夏和山西,其中海南省上半年经济增速大幅回落了9.4个百分点。(上海证券报,记者 梁敏,见习记者 潘高颖)

  投资推高中西部GDP增速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表示,全国GDP的计算不是各地方数据的加总,因为各地方有重复计算的成分。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上半年GDP增速高于全国,很难说里面没有水分。如此的高速也反映出大多数地区GDP情结仍然深重,追求GDP的冲动依然很强烈。

  各地公布的GDP增速呈现中西部高于东部的状况。沿海的天津上半年GDP增长16.6%,位居第一,其后增速凶猛的省区市更多集中在中西部。重庆、西藏增长16.5%,排名并列第二。紧随之后的是资源丰富的贵州,上半年增长15.3%,为贵州近20年来同期最高增速。

  范剑平指出,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增速差异主要是投资所致。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东部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善,而中西部近年来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提高。

  分析人士指出,在目前能源价格高企的情况下,内蒙古、贵州、陕西等省份依赖丰富的资源优势,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各地公布的GDP增速呈现出中西部高于东部的状况是我国区域经济结构变化所致。近年来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促使上游产业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区域经济的比重分布。作为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得益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而处于下游的东部地区,受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倒逼,放慢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中国证券报,记者 魏宁 丁冰,实习记者 倪铭娅)

  转型路上:“放慢脚步”才能看到好风景

  北京市今年上半年GDP增长8%,增速在全国各省区市排倒数第一。而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首次发布的相关排名显示,北京GDP质量在全国各省区市排第一。增速倒数第一,发展质量第一,北京GDP排名的这两个“第一”说明什么?

  《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主编、国务院参事牛文元表示,不盲目崇拜GDP,也不能盲目抛弃GDP。科学认识GDP的核心是不断追求理性高效、少用资源、少牺牲环境,综合降低自然成本、生产成本、社会成本和制度成本的“品质好的GDP”。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磊表示,要正确看待发展速度,GDP增速绝非越快越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环境、不同的功能定位、不同的资源禀赋支撑条件下,经济增速有着不同的“适度”速度。

  从世界经济发展看,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为起步阶段,也是经济加速发展阶段;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1万美元为追赶阶段,也是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为平稳增长阶段。北京经济总量已接近1.4万亿元,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经济发展目前处于平稳增长阶段。

  北京作为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为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履行好“四个服务”是北京的首要职能,“适度”的速度会为城市功能发挥创造物质基础,“过度”的速度对城市功能的支撑反而会产生“负效应”。比如,如果北京过度追求GDP,上马更多工业项目特别是重工业、重化工业项目非常奏效,更多鼓励房地产开发和汽车消费也很奏效,但却不利于完善和优化首都的城市功能。

  北京人均土地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8,100%的天然气、100%的石油、95%的煤炭、64%的电力、55%的成品油靠从外埠调入,北京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单靠物耗来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已经出现瓶颈,跨越极限的手段只能是转变发展方式。

  赵磊表示,基于上述认识,北京市测算认为,“十二五”期间北京GDP年均增速8%是较为适度的速度,这个速度比“十一五”的目标低1个百分点、比“十一五”实际年均增速低3个百分点以上。今年上半年北京GDP增长8%,符合预期,也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赵磊说:“经济发展的好坏并非仅体现在速度一个指标上,‘唯GDP’越来越不符合新的发展要求。应该从多维度来权衡经济的发展,既看增长速度,也看经济质量;既看经济结构,又看经济布局;既看‘蛋糕’有多大,又看如何分‘蛋糕’。要实现发展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

  《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通过数量维(发展度)、质量维(协调度)和时间维(持续度)三者本质叠加的最大化构成“GDP质量指数”,并把各地区GDP的质量排序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数量排序进行分析比对,得出北京市GDP质量排名全国第一。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秀琴介绍,今年上半年北京GDP增速倒数第一,但呈现出速度趋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态势。

  从结构看,北京市已成为服务业主导型经济,上半年服务业占比已达到76.9%,经济结构高端化在全国首屈一指,北京投资、消费结构和经济布局结构也不断优化。从经济质量看,以较低的能耗实现了经济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3.2%,全市用电量同比仅增加1.2%,城市环境持续改善。

  从经济效益看,政府、个人、企业收入均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增长27.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18.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农村居民纯收入分别增长10.1%和12.4%。年内两次调高低保标准,民生投入大幅增加。

  赵磊表示,转变发展方式已提了很多年,但真正落实很难;摆脱GDP崇拜说易行难,容易出现叶公好龙的情况。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提出: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当好标杆和火炬手,走在全国最前列。北京市下决心主动调控、“重拳”调控,敢于碰触影响首都科学发展的“核心矛盾”,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攻坚克难。

  北京市过去比较依赖房地产业和汽车消费带动经济增长。汽车消费对全市消费的贡献率曾达到60%以上,是全市消费中的最大支柱;房地产投资一直占全市投资的一半以上,相关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0%以上;首钢曾是北京的工业支柱。

  北京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上半年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5.5%,影响经济增速0.7个百分点;实施汽车限购政策,汽车类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由30%左右降至20%左右,影响经济增速1个百分点;完成首钢主流程全面停产,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下降75.5%,影响经济增速0.4个百分点。

  北京初步摆脱对汽车消费和房地产投资的过度依赖,看上去经济增速慢下来了,但经济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经济效益好于预期,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增强了。

  北京市明确提出,将来要靠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以中关村为龙头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尽快研究出台文件更好发挥全国文化中心作用、“打造首都文化航母”,提升软实力,向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转变。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杨建华介绍,今年上半年中关村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收入7905亿元,同比增长近20%;有15家公司上市。2010年,园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5%,但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赵磊说:“北京的未来在于创新。只有敢于碰硬,真正摆脱GDP崇拜,下决心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科学发展才不会沦为口号。”(新华网,记者 黄海)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指出:“上海经过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而这种转变需要时间,更需要检验,速度慢一点,最终是为了长远地好起来。”在上海“十二五”发展纲要中,首个目标就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上半年数据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种要求。

  作为较早进入转型发展期的省市,上海在面对增速降低也表现得相对“淡定”,其在产业结构方面的持续推进值得期待。“上半年8.4%的增幅,还是高于预期的。”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肖林说,“上海接下来重点要在产业结构、城市功能、服务水平等方面不断提升。”

  面对多个地区的集体“减速”,经济界人士抱以同样的期待:不管速度是快是慢,都要更加注重发展的持续和成果的共享,更加注重提升GDP质量。“宁愿损失一点GDP,也要为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创造空间。”肖林这么认为。

  “以往‘低小散’的浙江经济印象,正往‘转方式、调结构’的方向转变。”浙江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杰表示,9.9%的增速符合国家宏观调控和浙江“十二五”规划的预期目标。他介绍,上半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中,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7600亿元和6460亿元,同比增长10.1%和10.3%,第三产业发展正在加速。

  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89亿元,同比增长12.1%,虽然轻、重工业增速较年初有所放缓,增加值分别增长10.7%和13.1%,但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增加值分别增长14.6%和13.5%。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史晋川认为,除了经济增长周期下行之外,转型升级最初的“阵痛”也是浙江GDP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资源短缺、银根缩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压力,浙江的部分资本将逐步退出高消耗、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领域,资本的配置模式将进一步向专业化、集约化、高效率转型,这将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

  上述理念在部分地区已成共识。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说,我国经济发展应当降低自然、生产、社会等各项成本,追求少用资源、少牺牲环境的“品质好的GDP”。

  与此同时,还要加快实现公众切身的“增长感”。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国民收入增幅7年内超过1倍。中国社科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王延中等专家认为,日本的计划之所以成功,不仅是涨工资,还有相配套的就业体制、收入分配及社会保障体制等相关民生制度的跟进。

  尤其关键的是,要加快改革创新,淡化对地方政府GDP总量、速度等指标的考核,突出经济发展质量以及居民收入增长率、就业率、社会保障水平等民生指标的权重。(经济参考报,记者 叶锋 潘林青)

  国民经济自主增长动力增强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工业、农业、投资、消费总体稳定,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虽然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从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这基本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也说明宏观调控目标更加明确,手段更加灵活,措施更加有效。

  “目前,中国经济已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大幅下滑和其后恢复性大幅回升的‘非常状态’,向适度增长区间的‘正常状态’转换。”长期从事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研究的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认为。

  统计数据显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受一揽子计划刺激,经济增速从2009年一季度6.6%的谷底,迅速回升至2010年一季度11.9%的高位。盛来运认为,“从2010年二季度起,经济增速在回落中趋稳,2010年三季度为9.6%、四季度为9.8%,今年一季度增速9.7%,二季度增速9.5%,连续4个季度经济增速基本稳定在9.5%-10%之间,这一增速并不算低,仍处于适度增长区间。”

  盛来运还指出,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上半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47.5%,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53.2%,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负0.7%。不难看出,最近4个季度以来,消费、投资增长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中国经济运行平稳正常,经济发展内外需拉动的协调性有所增强。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经济自主增长的动力在增强。”盛来运表示,从投资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连续4个季度稳定在25%左右。与前期投资主要靠中央投资拉动不同,今年上半年,地方投资和民间投资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地方投资增速为28.1%,民间投资增速为33.8%,均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幅。

  依靠内生动力实现经济自主增长——这是任何一个经济体都在追求的最佳经济增长状态。最近4个季度以来,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和动力中,我国消费、投资继续增长,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外需贡献有所减弱但基本保持平稳,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有所增强。

  从投资看,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5.6%,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继续回升。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1216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同时,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达到33.8%,大幅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表明经济增长正在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从消费来看,上半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8%,连续两个季度增速稳定在17%左右。虽然受住行类商品增速回落的影响,上半年增速低于去年同期,但从历年同期水平看,今年上半年16.8%的增速也是近几年来的较高水平。

  今年上半年,消费品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除了基本支撑因素没有大的变化外,政策因素发挥了主要作用。扩大消费是“十二五”时期的战略重点,今年以来,国家进一步强化收入分配、促进消费等方面的政策,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加强欠薪执法力度,继续加大“下乡”力度,改善消费环境等,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持续繁荣。

  在三大需求和动力源泉的强力支撑下,我国的生产和供应也继续保持着稳定发展的势头。

  农业生产方面,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农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克服了旱涝急转的罕见局面,努力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使夏粮生产获得了历史上第2个高产年的好收成。

  工业生产方面,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其中,一季度增长14.4%,二季度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经连续4个季度基本稳定在14%左右,显示我国工业生产平稳运行。

  从7月份PMI指数来看,尽管增速趋缓,但该指数仍位于临界点——50%以上的扩张区间,表明中国制造业经济总体继续呈增长态势。

  “部分经济指标的回调既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也是部分刺激政策退出以后市场的一种正常反映,符合宏观调控预期。”盛来运说。

  关于下半年的经济走势,业界专家普遍认为,物价高位运行和结构调整难度较大是国民经济面临的巨大挑战。不过,“中国经济会‘硬着陆’和‘滞胀’的看法都言过其实,当前经济的平稳趋缓,恰恰在为未来4至6个月之内物价出现最终回落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础。

  “工业企业整体仍然处在景气区间。”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

  姚景源强调,我们要看到国民经济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总体上看还是处在一个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状态,另一方面,确实出现了增速放缓。这个现象引导我们一方面要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要把握好调控政策的力度、节奏和前瞻性,防止经济下滑。

  “下一阶段还是要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好地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创造好的条件,仍然要把物价的调控放在宏观调控的首位,同时也要利用好经济走稳的时机,利用好价格上涨的倒逼机制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盛来运说。 (经济日报,记者 薛志伟)

  (本文综合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新华网、经济参考报及经济日报等媒体稿件)

  (责任编辑:郭虹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