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秸秆价格占生物质直燃发电成本约60% 国能探路秸秆 收集商业模式房田甜;廖斯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9 17:3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秸秆价格占生物质直燃发电成本约60%国能探路秸秆收集商业模式房田甜;廖斯清

  本报记者房田甜

  实习记者廖斯清北京报道

  7月底,在北京新大都酒店一个小型的清洁技术项目路演会上,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能生物)董事长蒋大龙站在演讲台,热情地向台下一众投资人们介绍着国能生物所取得成绩。

  “就在上个月的16日,我们在中俄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与俄罗斯联邦能源署、俄罗斯国际统一电力集团公司签署了《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领域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俄两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的重要起步。”蒋大龙说。

  但这个话题并未吸引到投资者们过多的注意力。

  “你们的原料来源是不是有保障?”一位投资人发问。当得到蒋大龙肯定的答复之后,这名投资人又追加一个问题,“你收入的60%都用在原材料回收上,还能不能挣钱?”

  对于蒋大龙来说,这可能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场景。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国已建设了200万千瓦农林剩余物直燃发电厂,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但在许多人眼中,这些成绩都好似“浮云”,他们最关心的仍是原材料的来源。

  实际上,因为原材料收集面对的是中国亿万农民,很多人都相信,在过去的废弃物秸秆成为商品时,原料的来源问题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

  “过去秸秆的工业化应用产业链不成熟、不完善,秸秆等生物质资源从来没有作为成熟的商品,在收集技术和成套装备以及人力队伍建设方面,没有可借鉴的成熟商业模式,因此觉得困难。” 国能生物科技部的负责人庄会永表示,“但是这个门槛早晚都要去跨。”

  庄介绍,国能生物目前在各电厂所在地培育秸秆经纪人,同时发起成立生物质燃料区域联谊会。“此外,我们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秸秆收集的设备上。”

  秸秆“经纪人”搭建收集平台?

  尽管秸秆的价格在生物质直燃发电成本中占到约60%的成本,但国家对原料并没有补贴,全部的扶持都是通过上网电价来实现。因此,原料收集和运输中成本的管控,直接关系到生物质直燃发电企业的利润。

  “我们也建有自己的燃料收集公司,但是我们不可能直接面对每一个农民。”庄会永表示,“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在电厂所在地培养一些‘秸秆经纪人’。”

  这些“秸秆经纪人”其实也是普通的农民,除了收集自家的秸秆,他们更多的是承担中间商的角色,多数有着8000吨/年-1万吨/年的原材料供应能力。

  “我们不赞成他们发展得过大。”庄解释,“如果单个中间商承担的供货量过大,一旦他的货源出现问题,对我们也是很大的风险。”

  对于这样的中间商来说,国能生物更像是一个组织者,在物色出合适的人选之后,国能生物会帮助他们配备大型的秸秆收集设备。

  此外,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还牵头,联合各区域主要的生物质发电企业、组织自发成立“生物质资源利用联合体”。

  据介绍,目前由国能生物主要参与的区域联谊会有4个:分别是冀南鲁西豫北生物质资源利用协调联络会、黄淮区域生物质资源利用联谊会、黄河三角洲生物质资源利用联谊会、吉南生物质资源利用联谊会。

  “这样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更加有效的掌握行情变化、调控市场供应、防止扰乱燃料价格的行为。”庄会永表示,“当然,这是在取得各企业共识的前提下。”

  以冀南鲁西豫北生物质资源利用协调联络会为例,其成员除了国能生物的5个电厂:成安、威县、高唐、南宫、吴桥电厂之外,还包括由广东威利邦集团投资的河北威利邦生物质电厂、河北新能集团投资的河北新能生物质电厂、国电发电集团投资的国电冠县生物质电厂、河北建投投资的河北晋州生物质电厂和由安阳市投资的安阳灵锐电厂。

  “如果国家有关部门通过科学、严格管理,不过于密集的布局电厂,原材料的供应一般是不成问题的。”庄会永说。

  东北地区的收集难题

  在华东地区建设多家生物质直燃电厂之后,蒋大龙决定向粮食主产区东北三省扩张。但真正进入这片看似广袤的市场之后,国能生物遇到了一个此前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过去我们认为东北地区一年只收获一季玉米,应该有充足的时间留给我们收集秸秆,但实际上却发现东北的秸秆更难收集。”庄会永表示。

  据了解,在华北地区虽然也是一年只收集一次秸秆,但是一年之内还可以稳定的收集到其他作物的废弃物。“总是有原料可以收集,但是在时间上需要我们做合理的安排。”

  而在东北地区,一般是10月左右可以收获玉米,但收获的季节很短。东北的冬季气温很低,老百姓都不愿意干活,如果再来一场早雪,秸秆就在地里被冻成冰渣了。偶尔能有几天秸秆是干的,要想在短时间内把几十万亩的秸秆回收也不是容易的事。

  “这是我们最近才发现的问题,要解决它就需要实现收集秸秆的机械化,甚至是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设备。”庄会永说,“每建设一个生物质直燃发电厂,我们都会配备2000-3000万元的原料收集设备。”

  实际上,早从2006年开始,国能生物就开始关注叉车、打包机等秸秆回收设备的研发,并在2008年左右实现相关设备的自主生产。按照庄会永的说法,国能生物目前已经投入了1亿-2亿元用于研发秸秆的收集设备。

  现在虽然都是包产到户,但是田地都是没有栅栏的,很多地方耕种、收获都已经实现了大型机械化,这也让收集秸秆利用大型机械成为可能。

  “草本的原材料,打包机设备一般由农民自己配备,再运到我们的存储点。”庄会永介绍,“木本的原材料,则是直接破碎后给存储点或者电厂。”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