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私募涌现离职潮 高层变动逾十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0 03:1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韩迅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纵然觥筹交错之时再多欢愉,也免不了一场曲终人散。

   江苏国信一位人士近日向记者证实,原从容投资副董事长、合伙人魏延军已经离职,“离职公告已经于7月发过,但是实际离开时间可能会更早一点。”

   随着魏延军的离职,自今年初至今,私募基金核心人员离职事件已经达十余起。

   私募高层离职逾十起

   私募基金高管们的离职速度在今年开始加快。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私募核心人员离职事件已经达到十余起。从年初开始,深圳金中和投资原投资总监邓继军、研究总监彭迅相继离职。随后,原菁英时代副董事长文婷携手副总裁苏志坚也离开菁英时代创办了深圳富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的金晓斌离开向日葵投资、孙燕军离开北京弘酬投资、顾峰低调出走彤源投资、卜毅文代替朱精华出任华富励勤投资经理,而崔军则以并购的方式取代了陕西创赢投资总监周皇仁。

   4月,未能躲过“7年之痒”的东方港湾但斌和钟兆民分道扬镳,两人最根本的分歧在于但斌希望通过现有产品,实现资产增值,而钟兆民则认为通过扩大产品规模,多发行产品,才能实现规模效应;原康成亨投资总监韩俊刚在5月也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公司、6月底原柏坊资产投资总监谢柳毅辞职……

   “随着私募行业这几年的快速发展,私募基金人才出现一定的流动性也很正常,你不能阻拦人家去单干吧?”上海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宁告诉记者,不方便评价其他公司的人才流失,“但是这个行业光依靠感情凝聚肯定是不行的,一定是需要激励的,包括待遇、股权等等方面。”

   上海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魏延军离开从容投资的时间应该在今年3、4月份,“他自己成立了一家私募基金准备单干。如果契机合适,我也会自己做的。”

   合伙人文化“缺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具备出色投资业绩的私募高层核心人员,单独出来募集基金无疑将为其带来更大的自主决策权、更大的投资空间、更丰厚的管理费收入与业绩分红。因此,多数“单飞”的私募核心人员在离职后通常都选择“另起炉灶”。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CEO杨文斌昨日告诉记者,私募基金核心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私募激励不足、利益分配失衡、业绩不佳被“炒鱿鱼”,“有些虽然是合伙人制度,其实并非法律意义上的,而且合作双方本身对合伙文化并不了解,一旦出现分歧就容易散伙,这是中国私募基金合伙人文化‘缺失’的一种现象。还有就是一些被挖来的核心人员,在完成业绩目标后并没有得到当初相应的承诺,这也会导致离开。”

   另外据记者了解,私募基金的业绩好坏会直接影响各合伙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业绩好,矛盾或被暂时掩饰,甚至会被化解。但是,当业绩不佳的时候,各种积累已久的矛盾就会如同火山爆发般一起涌现。例如,向日葵1号在金晓斌的管理下一直没有什么起色。自从2008年4月份成立以来,直到2009年11月份净值才重新站上1元,此后一年多时间一直在1元附近徘徊,在他离职时的累计净值为1.104元。

   朱精华的情况也是如此,他管理的华富励勤1号成立于2010年1月份,但在长达1年的时间内业绩一直在1元以下徘徊,这个情况一直到今年朱精华被变更之后,该基金净值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述私募基金经理指出,在来自己谋职的这家私募之前,他在另外一家私募基金,“他们当时挖我的时候明确许诺会给股权激励,但我等了一年多也没有兑现承诺,沟通也没有效果,所以就选择离开了。”

   杨文斌告诉记者,从中国的阳光私募公司来看,走合伙路线最彻底的是朱雀投资,成立至今,已拥有包括7名基金经理在内的众多合伙人。“项志群加盟淡水泉成为主要合伙人,项志群的投资风格和赵军完全不同,但是双方在投资思路上可以互补,这样可以避免个人独断可能造成的重大投资风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