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本赚吆喝 平安独揽684亿大运会保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1 03:1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包慧
兵临城下,距离深圳大运会开幕仅剩1天。独揽本届大运会保单的中国平安如迎大敌,全面待命。
有形的经济效益加无形的品牌效应,大运会保险看起来令企业垂涎:0.5亿元保费收入,以大运会保险全球唯一合作伙伴的身份,品牌形象在万众瞩目的比赛场馆中频繁出现,紧邻大运中心游泳馆矗立起“平安大运馆”。
事实上,这是个无人敢接的烫手山芋。平安成为大运会唯一保险提供商,几乎毫无对手。
独揽业务无对手
2010年,平安与大运会组委会执行局签署合作协议。时任平安集团副总经理的任汇川签字时说,“中国平安将以系统、专业的保险服务,向深圳市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除了高层,平安的基层员工们也都认为,这是双方“一见钟情”的结果。显然,深圳市举办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赛事,舍深圳出生的平安其谁?
一险企人士透露,去年深圳政府找过太保,太平、人保、平安等多家公司洽谈合作事宜,结果却是“其它公司都不敢接,平安也是被迫接下来的。”不过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平安方面的证实。
平安产险介绍,取得0.5亿元保费后,平安将为大运会提供包括赛事综合责任险、人身意外伤害险、雇主责任保险、财产险、车辆保险等,几乎涵盖了赛事全方位的684亿元风险保障。
其中,责任险包括意外责任和财产责任;人身险包含所有与组委会有劳务合同关系的人员,比如运动员、教练、工作人员、记者、观众等,也包括临时受雇的志愿者;财产险则覆盖所有赛事场馆、财产、车辆等。
财产险多张保单从2010年便开始生效,设备和自用财产2010年8月12日起保,场馆自2011年1月1日起保。
临近开幕,这种紧张更是进入白
热化。今年8月1日起,平安开通8条7×24小时的中英双语大运保险服务热线,成立大运会理赔服务中心,配备专用查勘车辆50台、备用车辆60台、大运理赔服务专员200人、后备支援400人。同时,还参加了大运会测试赛演练,培训场馆工作人员,预演事故处理,对各区场馆及周围设施进行风险查勘,赛期每个场馆均配专人,并引进国际救援机构欧乐等等。
“赔本”赚吆喝?
大型赛事保险一度被称为“广告险种”,多为赠送保险,只求广告效应,扩大知名度。在业内人士看来,“品牌效益远大于承办此类赛事的经济效益。很多保险公司,低价甚至免费贴钱都愿意。这对公司品牌形象的提升不可计量,在全世界都能看到的赛场上投放广告也得以千万计。”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介绍,残奥会、特奥会类的公益型赛事,险企一般不收费用,赞助保险;商业型赛事,如网球赛、F1方程车赛等,盈利能力强的赛事组委会“自掏腰包”投保;介于两者之间的类商业型赛事,通常权益互换,组委会为险企提供对等价值的赛场内广告发布权益等。
太平财险一位人士透露,2007年太平承保特奥会,1600亿保额,“0.37亿保费全赞助了,我们一分没拿。赔付很少,但算上投入的人力物力,经济效益上只亏不赚。”
深圳大运会比赛运动员、裁判、教练等近2万人,相关志愿者、安保人员逾10万人,赛事、训练场馆66个。为控制风险,平安对赛事综合险约定了每次事故的限额及人身险的额度。
运动员、教练员等的意外医疗为3万元/人、住院治疗10万元/人,赛会志愿者、火炬手、场馆工作人员等的意外医疗为2万元/人、住院治疗0.2万元/人。
而在13年前,中国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美国友好运动会上受伤截瘫,获得1000万美金的医疗险赔偿。
承办过北京奥运会风险评估的中体保险经纪介绍,“财产责任险一般在可控范围之内,可估算额度,最大的风险来自于意外责任风险。从签署的第一个正式协议开始,意外风险无处不在。”
一险企深圳分公司的财务总监称,一场大型赛事,涉及财险、寿险、再保险、保险经纪等方方面面,高强度和高对抗决定其高危性,死亡、伤残率都较高。不是随便哪一家公司就能接下来的,以上海世博会为例,就是12家险企的“共保体”承保。
一位参与承保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业内人士称,亚运会最赚,奥运会最亏,因为运动员身价高,治疗标准高,动辄要国际救援,赔付多。“大运会的关注效应和商业效益肯定比奥运会和亚运会差,即使置换了广告权,也不太可能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