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在哪儿都是为人民服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07:57 来源: 经济日报

  据新华社郑州8月11日电 (记者双瑞) 前半生戎马倥偬、战功显赫,淮海、渡江等10多次重大战役都留下了他鏖战沙场的身影,一等功、特等功的勋章曾在他胸前闪耀。如今,86岁的李文祥老人只是中原大地一个普通的庄稼汉,躬耕乐道,这样的生活他已过了50年。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是李文祥的故乡。1925年他出生在当地的一个贫苦农家,幼年丧母,为求生计在兵荒马乱中辗转奔突。1947年李文祥正式参军加入华野10纵,骁勇善战的潜质很快得以施展。

  1948年,在济南战役中,城墙屡攻不破的情势下,他挺身而出参加爆破队,冒着枪林弹雨,炸开了3丈多高的永镇门,7支部队从这个缺口攻进了济南城,李文祥荣立二等功。淮海战役鲁楼阻击战中,李文祥荣立特等功。此后的上海战役、福州战役、平潭岛战役中,他又先后荣立一等功,荣获特等人民功臣奖状、战斗模范称号。

  李文祥军龄9年,最高职务也仅是副连长,却立下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所有的军功和荣耀都装进了一个小布包,生活归于平淡。

  1956年,李文祥转业安置到福建省建设厅工作,他不愿坐在舒适的办公室,哪儿艰苦去哪,先后辗转于厦门、泉州、莆田等地,岗位越换越苦。1962年,国家号召干部精简下乡支农,李文祥率先响应。带着妻子重返范县老家的李文祥,拥有的仅是生产队给的3分自留地和15公斤麦子。

  李文祥先后担任生产队长、村委会主任,带领村民开挖水渠、复耕农田、推行稻改,不到两年时间,就把亩产一二百斤小麦的盐碱地改造成了亩产200多公斤的稻田。去冬今春,特大旱灾袭击中原,眼看麦子要因浇不上水大幅减产,李文祥自掏腰包,拿出450元钱请人淘井,淤死多时的机井又汩汩地冒出水来。

  参加革命64年,经历战役10多次,军功章装满布包,可他在繁华处从容转身,甘为乡间一村夫野老。李文祥的一辈子,在别人眼中是传奇,他自己却解释得平淡——“在哪儿都是为人民服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