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快乐的四个F要素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08:5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黄有光【澳大利亚蒙纳士(Monash)大学经济系教授】

  快乐研究显示,达到温饱至小康水平之后,更多的消费并不能增加快乐,在社会层面尤其如此。然而,我们并不是完全不能够增加自己的快乐水平。笔者曾经在公开演讲时提到快乐的四个F要素,这里是第一次在文章中讨论。

  为什么是四个F?这是因为在动物行为学中,有一个很有名的四个F的说法。绝大多数动物在绝大多数的非睡眠时间,都是在做四件英文字为F开头的事情。第一是吃(FEEDING),第二是为了争夺食物而打斗(FIGHTING),打输了就逃跑(FLEEING),吃饱了就“饱暖思淫”而交配(MATING)。为什么说四个F,而这最后一个是M?有答案,但不可以说明。请问问英文比较好的同性朋友(异性朋友可能会尴尬)。

  快乐的四个F要素,则四个都是F。第一个是信仰(FAITH),包括或尤其是宗教信仰。有信仰的人明显地比较快乐。

  其次,信仰不一定要是宗教信仰。笔者中学时候就是共产主义的狂热信仰者,全力参加由马来亚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这类信仰本身,也会增加快乐。

  第二个F是健康(good FORM)。健康与就业是两个对快乐非常重要的因素。(详见Heukamp与Arino今年在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上的文章第157页上的参考文献。)虽然健康与性格等影响快乐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遗传的影响,但是后天的努力还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小时候健康比同学们略微差一些,经常有小病。三十多岁时,由于很多年缺乏运动,感觉健康更差,才开始做经常性的锻炼。这几十年来,平均每周用在运动的时间约为十小时。现在已68岁的高龄,健康还处于有生以来的最高点,比年轻时还更加健康,也比绝大多数同年龄者健康。

  例如,笔者二十多岁时,一次性只能够做二十多次俯卧撑;现在可以做68次。次数等于年龄。笔者于199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教福特班(中美经济学培训中心)时,与班上四十名学生相约于16.5年后在北京重聚。2009年9月30日,我们真的在人民大学重聚,并且再相约于16.5乘以2等于33年后于2042年9月30日,将要在北京重聚。到时笔者将以100岁的高龄,表演一次性做100次俯卧撑!这次的重聚,不限于福特班的学生,凡是曾经是笔者的学生,都可以来参加。还有31年半,要锻炼好身体,到时才能够参加啊!

  除了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要增进健康,还要有充分的睡眠、有规律与有节制的生活、健康的饮食、乐观与知足的心态等。

  第三个F是家庭(FAMILY)。大量的快乐研究的一个很一致的结论是,已婚的人比单身的明显地比较快乐。因此,适婚年龄而未婚的读者,应该不要等待太久。然而,也不可以随便找一个结了算了,因为在闹离婚的比单身的还更加不快乐。要结婚,但要找到一个适合的对象。

  古人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有道理的。可能有些读者认为,男女关系并不需要结婚,而且性爱服务在市场上也可以很容易买到。然而,双方长期互相适应配合,而能达到的各种关系的高度,并不是一夜夫妻或商业服务所能够比拟的。

  对于还没有结婚的人,与父母及兄弟姐妹(虽然在国内这一代,很多人已经没有兄弟姐妹了)的关系,对快乐也很重要。最近读到的一个研究结论是,有没有孩子与快乐的关系不大。第一个孩子增加母亲的快乐,而更多的孩子则不增加。怪不得现代很多家庭选择只生一个小孩。当人均收入与教育水平提高后,尤其是女方的收入与教育提高后(一方面大量增加生孩子的成本,一方面增加女方的决策权),不必执行独子女政策,将来会面对人口减少的问题。

  第四个F是朋友(FRIENDS)。人类天生是合群的动物,因为必须多人合作才能够战胜野兽。其次,人类因为能够用复杂的语言沟通,使朋友的重要性更加大。

  然而,直到今天,那些收入已经远远超过小康水平的人们,更多消费已经不能够增加快乐,但还是经常为了多赚钱,牺牲对快乐更加重要的友情、亲情,甚至牺牲自己的安全与健康,不是很不值得吗?茅于轼说过,很多人用不道德甚至不合法的方式赚钱,用不健康的方式花钱。理性何在?

  人们这种不理性的过分重视金钱的倾向,笔者认为有先天与后天的原因。很多动物,例如老鼠、松鼠、蚂蚁等,有累积食物的本能,因为这能够帮助它们生存。对于人类,这种本能体现为累积财富。后天的原因是我们的商业社会无所不在的,鼓励人们消费的广告的影响,使人们过分着重物质消费。人们如果知足常乐,厂商们并不能赚钱;人们多消费,他们才能够多赚钱。

  一定程度的储蓄与累积是合乎理性的,因为有利于生存与将来的快乐。然而,在远远超过小康水平时,还过分强调金钱,以致牺牲对快乐更加重要的东西,是不理性的。要增加快乐,应该要认识到金钱对快乐的很大局限性,认识到必须克服广告的影响,避免过分的物质主义的倾向。要做到这一点,比每星期锻炼十小时还难。扪心自问,笔者自己也还有这种倾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