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意强势 新闻真实应保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2 20:15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文/本报记者 张萧然
摘要:种种迹象显示,当下网络民意和新闻报道之间的双向互动越来越频繁,相互的作用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强,网络民意正渐渐成为传统媒介框架中的一个新变量,影响着新闻报道的方向、新闻事实的取舍和侧重。
关键词:网络民意 新闻真实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客观陈述。真实是新闻的根本要求和生命线,是新闻的力量和价值所在。新闻真实不仅体现在内容,也包括表现形式。新闻真实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入门的必修课,也是每位新闻工作者所应持有的基本的道德操守和职业精神。
但在当下,一支更强大的力量——网络民意正在挑战新闻真实的标尺,正在以所谓“公平和正义”这两个崇高的词语来诱使、胁迫新闻从业者屈从”。
网络民意成为新变量
新闻传播一般需要经历以下过程:记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实进行选择、判断,挑选出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经由新闻媒介广泛传播,接受广大受众的阅读和评论。新闻价值由隐性变为显性,最后产生社会影响或者社会效益。
种种迹象显示,随着网络民意在社会舆论地位中的上升,网络民意和新闻传播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越来越频繁,相互的作用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强,网络民意正渐渐成为传统媒介框架中的一个新变量,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方向、新闻事实的取舍和侧重。
伴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网络媒体数量的增加,媒体之间竞争程度日趋激烈,面对炙手可热的热点、重点、焦点类话题,以专访为特征的独家新闻已很难实现,比角度、拼策划成为媒体竞争的主要手段。为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报道主体要不断赋予新闻事件以意义,而这种意义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网络民意的影响。
因为从新闻产业的本质而言,良好的、积极的社会效益是新闻传播事业本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新闻记者主动追求的目标。在网络民意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流价值观时,新闻记者就会在无意间追求自己的报道方向和网络民意相一致。
从另一方面来看,网络民意正呈现出强大的改变现实的意志和力量。只有当记者报道的舆论色彩和网络民意相契合时,这样的报道才会得到网民的力挺;而当记者报道中呈现出客观中立色彩或者与网络民意相左的舆论导向时,就是遭到网民的抨击、谩骂、排斥甚至人肉搜索。
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正迫使新闻记者在报道敏感话题时主动向网络民意靠拢。虽然新闻记者并不能把握和操纵新闻事实,但是可以通过自己在取舍和选择的新闻事实中流露出的意见与公众从新闻中提炼出的意见达成共识,从而使记者这一评价主体的观点和受众评价主体的认知取得一致。
网络民意是把双刃剑
网民的诞生曾是20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件事。而由网民所发出的声音——网络民意已经成为参与中国经济生活以及政治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它抗议社会中的强权和不公、声讨权贵阶层的腐败和无知、加速我国民主社会的建设和公民意识的觉醒。
在当下的中国,互联网这样一个信息传播和意见生产平台有它独到的价值和作用,有利于让公众快速获取信息、在交流碰撞中观点趋向多元化、甚至促进社会改革,其信息获取渠道的广阔、传播的快捷、观点的自由表达以及多元思想的碰撞对新闻的创作正在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新闻媒体崇尚权威性和统一性,但互联网却推崇碎片思维和质疑精神,在对事实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和重构的过程中,新闻媒体信息垄断的霸权地位被打破,网民的参与性和意见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和拓展,从而建构一种新型的意见生产机制。
但是网络民意就其内涵而言,并不等于全体公民的真正民意,首先它的表达主体具有一定的局限,虽然随着知识的普及以及网络的推广,这个群体正在扩大。其二,网络民意有时会被某种利益裹挟或者被某些人所利用,而且作为集体判断,在某种程度上,它会无意识地倾向于集权化和偏执化。
网络民意作为集体理性的判断,有时会被炙热的情感以及偏执的观点所左右,从而使网络民意呈现出一种非理性和偏执的状态。1961年詹姆斯·斯通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群体极化的理论,即在群体进行决策时,人民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
美国心理学家萨拉·凯拉尔在研究中发现:群体极化现象不仅存在于现实中,而且同样存在于网络中,网络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更加严重,大约是现实生活中的两倍多。
目前有学者发出警告,就是当下的网络民意正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民粹主义倾向。谁是强者反对谁,谁是弱者支持谁,这是民粹主义的基本涵义。民粹主义一般主要产生于社会转型或者社会矛盾冲突比较多的时期。从历史上看,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的民粹主义,都对精英阶层以及国家机构中的体制内人员充满了本能的敌意。
被民意排斥的新闻真实
网络民意无论对错,偏执与否,追根溯源都是网友在某一种价值理念指导下对事实所做出的一种判断,是一种认识和观点。无论如何,认识中的真实和事实本身之间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当网络民意成为新闻记者遵守的唯一标尺时,背离新闻真实就成为新闻记者为之付出的代价。面对着汹涌的民意,中国的新闻传播实践活动已发出了一些危险的信号。比如,一些新闻媒体盲目地屈服于非理性的民意,为了迎合民意而失去了理性和客观性,忙于去表达自己的立场,而忽略了对真实的调查和揭示。
在强大网络民意的压力下,不仅有的新闻媒体亦步亦趋,就是部分司法机关也把网络民意作为刑事判决时一个着重权衡的标准。
有些报道迎合了网络民意,典型被树立了,民意也得到了满足,可是真实呢?新闻的真实却被掩埋在脸谱化的人物和情节后面。网民意念中的公平和正义得到了伸张,强权和邪恶得到了鞭挞和愚弄,可是新闻的真实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新闻真实应保证
在任何报道中,记者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观思想意识的影响,这种主观意识又往往是主流价值观的折射和投影。在当前,这种主流价值观更多体现为网络民意,网络民意对于新闻真实的影响,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
互联网凭借着公开和快捷的传播平台可以把更多的私密甚至绝密的话题变为公共话题,使之公开在阳光下,从而弥补了新闻媒体生产的缺陷,推动了建设民主社会的进程。
网络民意不仅在向传统媒体输出意见,也在影响着记者在真实方面的挖掘。任何不符合网络民意的舆论导向都会被抵制,不符合网民想象的形象和事件就会被大肆鞭挞,但是新闻媒体不应该成为网络民意的传声筒,要有自己的判断,需要有超越网络民意的广阔视野。
新闻记者要坚守客观、独立公正的态度,以一种不介入的姿态来描述事情的本真面目,把各方的实际情况与诉求尽可能地呈现给社会公众,去探讨让各方利益都能得到满足的解决方案,并监督其实施。
参考文献:
[1]白红义 《汹涌的网络民意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挑战》,《新闻记者》
[2]Patricia Wllace 《互联网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戴笑慧、冷天虹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简析》,《新闻记者》2009年
[4]孙玮 《以大众的名义——当前大众传媒的文化民粹主义倾向分析》,《新闻大学》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