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叫响“绿色之都”品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4 08:17 来源: 经济日报本报讯 记者魏劲松、通讯员胡智斌报道:湖北省宜昌市把抓改革与破难题相结合,创新理念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一座宜居、宜游、宜业的现代化“绿色之都”悄然崛起。
2010年,宜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7.3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0.2亿元,工业总产值2218亿元,外贸出口13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2.56倍、3.1倍、3.99倍和4.06倍。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说,通过务实和创新,宜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步入了速度、质量、效率和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发展轨道。
宜昌各地区位不同,资源禀赋各异。宜昌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优化区域布局,早在2004年便制定实施了“沿江突破”战略,引导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沿长江地区集中。
如今,沿江龙头舞起来:在100多公里的沿江经济走廊内,南玻多晶硅、东阳光生物医药、三峡全通涂镀板等一批投资数十亿元以上的外来企业落户扎根。沿江经济走廊规模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已占全市的85%以上,优势显著。
项目向沿江集中,山区、库区、少数民族地区怎么办?宜昌市优化布局催生“飞地经济”:沿江的宜昌经济开发区,专门为兴山、五峰、远安等受环境制约的县市划出工业用地,供他们引进项目。这些突破行政区划的工业园区产生的工业增加值、税收等,全部划归山区县,使山区县同样拥有发展工业的好平台。
目前,宜昌城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上升到51%,龙头作用日益显现;宜都、夷陵、当阳、枝江等4个县市区跻身湖北县域经济前10强。
“质”的转变同时体现在调整产业结构上。近年来,宜昌市传统产业改造见效,全市500万吨小水泥和47万锭传统纱锭全部被淘汰,新建成1400万吨新型大水泥生产线和80万锭现代化纺织生产线;原有的化工、电力、食品医药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的同时,以宜昌船舶柴油机厂、江重机械等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也快速崛起。
创新,引领宜昌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机。目前,宜昌已建成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同时拥有5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自主创新开发新技术新产品660项,其中242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去年,该市完成高新产值420亿元、增加值118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5.5倍和4.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