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逸石化的PTA大冒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6 03:1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何清
8月15日,恒逸石化(000703.SZ)公布中报,每股收益2.49元,成为已发中报上市公司中的头名状元;然而当天,该股却下跌3.78%,名列深市跌幅榜第4。
“标准的利好见光死。”当天股民老李感叹道,“而且,恒逸石化要非公开增发募集资金30亿,投向PTA,市场难免惊疑。”据了解,此次恒逸石化计划募集资金30亿元,主要投向宁波15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PTA)改扩建项目和新建20万吨/年己内酰胺等三个项目。
“恒逸石化已经是国内PTA行业的龙头,现在这样做肯定是为了延伸产业链,以降低成本。”生意社分析师夏婷说,“但规模做这么大,一旦遭遇类似2008年的行业周期变化,还是有很大风险的”。
不过,恒逸石化董秘办赵东华则称:近10年来,我国聚酯纤维产能年均增幅达18.44%,这对PTA需求形成了强大支撑,国内PTA项目前景很好。
PTA龙头
恒逸石化是一家刚刚完成借壳上市的企业,6月8日之前,其证券简称还是“世纪光华”,然而,这番重组却令其股价在两年间从最低谷的7元/股附近飙升至最高峰的54.5元/股,涨幅近8倍。
“恒逸石化是国内PTA行业中的龙头,从PTA到涤纶,几乎覆盖了整个化纤纺织产业链。”一位熟悉恒逸石化的浙江人士称。
据他介绍,目前恒逸石化拥有PTA权益产能103万吨,分布在浙江宁波和辽宁大连,除此之外,它还在浙江建有化纤产能,正是基于此,恒逸石化及其大股东在江浙等地化纤行业拥有庞大的PTA分销网络。
然而,6月8日重组完成后,恒逸石化却突然公告计划非公开增发,募集资金30亿元,投入到PTA改扩建等三个项目,其中,宁波PTA项目产能计划从目前的106万吨/年提升至150万吨/年。
“预计(PTA)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平均销售收入138亿1650万元,年平均净利润7亿7174万元,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5.26%,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5.33年”,恒逸石化公告称。
这反映了恒逸石化及其大股东对该项目的乐观程度,而来自化纤行业的数据似乎也为此提供了佐证。
根据化纤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测算,2015年化纤产量3700万吨,所需PTA总量约2900万吨,其中国产约2400万吨,进口约500万吨。若国产PTA开工率按88%计,则需PTA有效产能2720万吨,和2010年PTA产能相比,尚有1090万吨增长空间,若进口量减少或开工率下降,需求增长空间还会更大。因此,从国内新增聚酯产能、替代进口及淘汰部分落后小规模PTA装置等因素分析,PTA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在能源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浙江逸盛生产成本却逐年下降,加工成本较行业平均值低300-400元/吨,这足以保证浙江逸盛PTA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恒逸石化称。
而2011年2月,英国石油公司(BP)也宣布,计划大幅提高BP珠海工厂PTA产能项目,同时宣布正计划在同一厂址新建一座世界级的PTA装置,两期工程总计增加145万吨,占国内现有产能达10%。
当时,市场预计,新的PTA产能将在2011年底陆续投产,届时,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得到缓解,而今后几年,每年都将新增产能500万吨以上,行业将进入下一个供大于求的周期。
大冒险
然而,2008年华联三鑫兵败PTA的硝烟尚未散尽,不由得各方对恒逸石化扩建PTA计划的可行性产生怀疑。
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油价暴跌,以油为原料的PTA价格迅速下滑,很多PTA生产厂都陷入了“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怪圈。为摆脱困局,资金链一向紧张的浙东石化巨头华联三鑫不得不在期货市场上做多逼空,希望能用期货影响现货价格。
这无异于螳臂挡车,几番博弈,华联三鑫爆仓,仅期货账面亏损额就达5亿-6亿元,最终华联三鑫原控股股东华联控股(000036.SZ)不得不让出控股权,由绍兴地方政府和远东集团联手注资挽救危局。
“目前,受欧美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国际油价走势扑朔迷离,PTA价格也是忽上忽下,贸然扩大PTA产能有一定市场风险。”有市场人士指出。
更重要的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等优势逐渐减弱,纺织、玩具等优势产业正出现不断萎缩的态势,这势必也会影响恒逸石化宁波改扩建项目投产后的盈利能力。
“在我看来,恒逸石化最大的风险在上游,即如何获得PX原料——受大连PX项目停产搬迁事件的影响,国内PX价格近期一直坚挺,各地政府对招商引进PX项目心存疑虑,这从各个层面都严重影响恒逸石化项目的前景。”上述熟悉恒逸石化的浙江人士坦言。
正是在这些忧虑的影响下,8月15日恒逸石化报收47.15元/股,距公司增发价46.4元/股仅一步之遥。
“中石化等国有巨头都已退出PTA行业,国内PTA产业主要由民资控制,但它们更喜欢资本运作,PTA项目的自有资金严重不足,因此,面对突发的市场风险,它们抵抗力较弱,这正是资本市场最忧虑的地方。”一位证券分析师对本报记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