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合肥高新区主任:"二次创业"有望带来200亿元产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6 10:1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为安徽省惟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合肥高新区是诞生世界上第一台VCD、中国第一个基因工程重组药物以及第一台C波段全相参移动式多普勒天气雷达的热土。这里,持续迸发出了令人瞩目的科技魅力:不仅打造了领先世界的中文语音平台,还研制出光电色选机、基因重组葡激酶等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是什么让这方身处中国内陆的土地,在漫长的20年中,持续散发着经久不衰的活力?答案是:除了创新,还是创新!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是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战略核心。”合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兵告诉记者。

  高新创业园是安徽省首家科技孵化器,也是目前省内孵化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最强、专业分布最广的综合孵化器,高新区11家上市企业中的安科生物、皖通科技、科大讯飞、荃银高科等从这里走出,迈上了腾飞之路。而高新创业园,只是高新区内12家科技孵化器之一。在高新区,科技孵化器使企业在创业之初,就具备了创新基因,赋予了企业成长过程中不断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高新区依托周边丰富的科教资源,鼓励和吸引大学、科研院所或入区兴办企业或组建企业化运营的研发机构。目前,高新区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为企业创新提供着智力资源。

  为扶持企业创新,高新区还加大政策倾斜,先后出台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等政策。“十一五”以来,区财政用于工业发展、自主创新和引进重大项目的专项资金和补助每年都在1亿元以上。同时,高新区还大力引进风险投资机构,打造便捷的投融资环境,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而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又给合肥高新区带来了新的目标和活力。高新区决策者果断决定:“捕捉全球产业脉动,主动承接高端产业转移。”

  2010年,高新区全力引进光伏产业巨头赛维,成为合肥光伏产业第一个标志性项目。该项目一期投资达25亿元,为迄今全球同类项目单体投资最大的光伏项目,全面达产后年销售收入约200亿元。接下来,总投资50亿元的中建材太阳能电池盖板项目、总投资135亿元的晶澳太阳能合肥生产基地项目等,也在高新区呼之欲出。

  如今,高新区在新能源、公共安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已初具规模。预计到今年底,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有望实现200亿元的历史性飞跃。下一步,高新区将力争在全国形成1至2个知名特色产业,3年培育亿元以上创新型企业200家、上市企业30家,使其成为承接高端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

  (责任编辑:曹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