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糖高宗"冲击每吨8000元 不会接替猪肉成CPI上涨推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6 16: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随着一年一度用糖高峰的到来,白糖价格再次出现了猛涨。数据显示,到本月12日,包括西北、华东以及中原等大部分白糖销售地区现货报价已达到每吨8千元以上,涨幅较大的兰州地区报价高达8100元,几乎比两年前翻番。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对此发表了分析、评论。

  主持人:本月5日国家发改委刚刚向市场投放了20万吨的第七批储备糖,但是白糖市场反倒是越抛越涨,最新的成交价也是高于历次抛出成交价再创新高,糖价为什么会再次出现暴涨呢?

  赵萍:目前食糖价格全球联动,价格上涨受四个主要因素的影响。一是需求的刚性存在。从国内来看,每年8到11月是食糖的传统的需求旺季,这段时间白糖价格历来都是涨多跌少,特别受中秋、国庆双节的影响,食糖的消费量比较大,需求刚性是存在的。

  二是我们国家CPI连创新高,对于食糖或它的替代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有比较明显的拉动作用。也就是说食糖价格上升,替代产品的价格也很难下降,替代作用就很难产生。

  三是投机比较活跃。供求量波动3%到5%的情况下,投机则可以使它放大到10%到15%。资本市场的长期影响以及对于食糖的投机比较活跃,也带动了食糖价格的上升。四是,美债危机,也是比较明显的特点。美债危机使美元出现贬值的倾向,因为所有的大宗商品都是按照美元计价的,美元贬值就意味着大宗商品的价格要上升。

  (责任编辑:赵晗)

  主持人:白糖、食用油和这段时间猛涨的鸡蛋,会不会接替猪肉成为CPI上涨的推手?

  赵萍:我认为不会。第一,从供求关系看,2011到2012年夏季,全球食品的产量会逐渐回升,供求关系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第二,货币政策的调控的首要目标是控制物价,随着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实现,CPI增速有可能会减缓,成本上升的压力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第三,随着国家抛售力度加大,可能对食糖的价格形成一定程度的打压。从后市来看,食糖价格上升的压力会有所减缓。

  但另一方面,猪肉价格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弹。虽然猪肉价格目前趋于稳定,但同时猪肉价格继续下跌的可能性比较小。中秋和秋季都是猪肉需求的旺季,就会对猪肉价格有一定的拉升作用。同时成本上升、疾病的影响,对猪肉价格上升也有一定的支撑作用,这些价格上涨的因素并没有完全的消失。

  主持人:有观点认为,白糖在内的农产品价格上涨,由于工业对农业劳动力及土地的争夺。所以价格上涨是一种正常的趋势,您是否认同?

  赵萍:我认同这个结论,但这个原因我不完全认同。从长期看,农产品价格上升是一个大的趋势,但原因很多,其中包括土地面积减少,使供求关系受影响。从生产力来说,虽然土地面积有所减少,但生产率或生产能力的上升使产量有所增加。从长期来看产量下降的可能比较小,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农产品尤其是加工成本和生产成本的上升是大的趋势,能源原料的短缺以及大的国际市场的炒作,可能对整个生产成本造成一定的上升压力。

  主持人:您觉得农产品价格的调控应该侧重于哪些方面?

  赵萍:应该侧重三个方面,第一从农产品的消费方面来看,要稳住终端。对于中低收入者要给一定的补贴,使他们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不会因为价格上升而受到较大的影响。

  第二要保障上游农民的利益。对于农产品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应该给予适当的补贴。

  第三应该加强市场信息的引导。农产品价格的波动要基于市场调控而不是完全的人为调控,所以应该加强市场信息的引导,能够使供需双方能够尽快了解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市场价格的波动情况来决定自己的供给量和消费量。

  (责任编辑:赵晗)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